醞釀多年的廣播電台設置問題,近來有了眉目,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總台長陳克允來馬,就建台相關事宜與縣長陳雪生協商,並取得共識,如果一切照常進行,可望在民國九十五年開播,提供地區高品質的廣播節目。儘管廣播對鄉親而言並不陌生,即使在軍管時期收音機是違禁品,民眾也有收聽廣播的管道,然而,台灣與馬祖隔一海峽,距離甚遠,收聽品質一向不佳,這種情況將隨著地區建台而改善,因此,廣播電台在馬祖是必要的,我們希望如期完成。 近年來地區拜科技進步之賜,電視收視情況很好,而且涵蓋全縣四鄉五島,鄉親在五花八門的節目中,享受現代媒體服務,不過收看電視節目很費時間,而廣播就不同了,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收聽,不會浪費時間,這是它吸引人之處,地區一旦有了廣播電台,民眾在資訊吸取方面,又多了一種選擇,是地方之福。 其實,地區早就有廣播電台設置,只是功能與服務對象不同而已。在兩岸軍事對峙時期,政府基於對大陸心戰,不但南竿有廣播電台,北竿還設置喊話站,而空飄氣球在當時也是心戰的重點,隨著敵我意識的緩和,這些風光一時的設施,也逐漸走入歷史,最先結束的就是廣播電台,空飄汽球作業接著停擺,喊話站堅持到最後,去年才處理相關設施。以今天思維看過去的心理作戰策略,或許不以為然,然而在當時,的確發揮一些效果,大陸解放軍戰機三不五時投奔自由,據說就是受到心戰宣傳的影響,這是題外話。現在我們重視的是,未來廣播電台提供的是什麼節目?又能產生那些效益? 教育廣播電台顧名思義,當然與教育有關,這很符合地區環境與需要,鄉親除了可以收聽到一般性的節目之外,也能在特定節目中,得到學習的機會。近年來空中教育在地區頗受歡迎,不論專科或大學,都不乏學生,許多中年人過去因為家庭生活因素,無法繼續求學,空中教育正好彌補其不足。其次,連江縣政府正積極與國內大學合作,在地區設班,未來有了教育電台和大學專班,學習管道更為順暢,民眾求知的權利受到尊重。中興以人才為本,政府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對鄉親有鼓勵作用,專業人才指日可待。 電台設置之後,除了可以收聽,也有轉播的功能。媒體報導說,地區如果有精采的教育文化活動,可以向教育電台全國轉播網發送。這項功能非常重要,它具有強大的宣傳效力,我們平常上廣播電台廣告,收費高、時間短,然而製作一個節目花費不多,效果卻很大,對地區產業發展和馬祖知名度的提升,都有正面的意義。 設立一座廣播電台,需要軟硬體設施配合,硬體方面比較容易,有錢有土地就可以蓋房子,軟體涉及的層面就很廣了,不論那方面,都需要地方政府協助和民眾支持。這項設置對地區各方面發展,都有正面的效益,過去我們失去它,現在要把它找回來,因此,我們應該全力配合,促使早日完成。
地區設置廣播電台的必要性
- 200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