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政府為因應觀光旺季而試辦的大坵對外交通措施,已告一段落,過去兩個月交通船一共開了八趟,約有五百人乘坐,幾乎是班班客滿,顯示這個航線的重要,大坵未來交通如何定位,縣府將進一步討論。我們以為,大坵不但具有觀光資源,鄉親和原住民也有往返的需要,維持適量的交通工具,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不論基於產業或便民考量,大坵對外交通都不能斷,可以在班次安排和營運方面討論,大坵已經走出去,就不能再回頭,更不可被遺棄。 大坵是地區十個主要島嶼之一,過去興衰我們不作討論,現在環境對大坵有利,就應該好好把握。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大坵因為是欣賞燕鷗最佳地點,加上島上生態保育和閩東建築保存良好,深深吸引觀光客,這是大坵人作夢也沒有想到的事,現今既然已經發生,且充滿發展潛力,今後不但政府要重視,大坵人更需要參與,促使這個原本已被遺棄的島嶼重現生機。 政府基於實際需要,在今年八月間開闢大坵固定航班,每週二由南竿經北竿到大坵,停留兩個小時之後再返回,乘客全部免費,政府大手筆處理這條航線,無非是在促進觀光業,也讓旅客看到大坵的質樸與優美的一面,試辦以來果然叫座,由此也凸顯政府規劃的正確和島上的魅力,如此重要且受歡迎的航線,即使因為觀光趨於淡季而減少旅客,也要思考其功能性。事實上,除了觀光客之外,不少鄉親、特別是原住民,過去常常因為前往大坵「行不通」而抱怨,原住民有家歸不得的感受,外人是不易體會的。標榜交通發達的今天,大坵應該納入島際交通網,這是需要更是便民。 交通被指為建設之母,也是觀光業的火車頭,大坵自從興建簡易碼頭並且開闢固定航班以來,已經帶動人潮,使原本近乎與世隔絕的海島,有了人氣,也充滿希望,我們可以預期,當大坵漸漸受到歡迎,且有了市場時,必然引起原住民興趣,甚至返鄉定居,形成良性循環,這種「由衰而興」的情況,正反應出馬祖大環境的改變,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過去兩個月的航班,因為屬於試辦性質,所以都是免費的,政府得負擔所有費用,非長遠之計,也違背使用者付費原則,我們認為不妨比照東引和莒光交通船做法,除鄉親免費外,其他乘客收費,這種經營模式,已經在地區發生,不在乎多一項,況且補貼費用不高,大坵未來對外交通,充其量維持現在的標準,每週一航次。其次,目前的航線是由南竿福澳港經北竿橋仔到大坵,這是為了方便觀光客,路線遠費用亦高,未來不妨考慮由橋仔直接往返大坵,這種航線為早年鄉親所採用,曾經行之數十年。 大坵能夠重新站起來,得力於大環境的改變,同樣的,未來大坵發展,也要大環境配合,而大環境需要人力來塑造,便捷的交通是必備的,因此,大坵對外交通依然需要。
大坵對外交通依然需要
- 200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