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聲中,凸顯海淡廠重要

  • 2003-10-13
 今年久旱不雨,地區大大小小水庫和水池,接近乾枯狀態,縣府已經採取限水、台灣運水甚至提供礦泉水等措施,減少水源對觀光業和軍民生活品質的影響,這些措施收到初步的效果,軍民表示支持。而在一片缺水聲中,更能凸顯海水淡化廠的重要,北竿和東引兩鄉,目前以海水淡化為主要飲用水來源,使島上自來水不虞缺乏;西莒也有海淡廠,因為發生糾紛問題而無法運轉,水源日趨吃緊,可能需要外地運水應急;南竿現已實施第二階段限水,同時從台灣運水勉強度過難關。由於海淡廠不受氣候影響,水源有保障,因此,今後應該廣為興建,使自來水正常供應。 隨著社會開放、觀光業景氣,加上軍民生活品質提升,地方對於水的需求相對增加,這原本是地區成長的重要指標,十分可喜,可是,地區每年的降雨量有限,大約在一千公厘左右,已經不足,今年又沒有颱風過境雨量更少,導致現在缺水窘境。好在近年來政府興建幾個海水淡化廠,且適時發揮效果,像是北竿和東引,如果沒有海淡廠,軍民必然面臨缺水之苦;東莒為全縣地下水最豐富的島嶼,西莒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雖然也設有海淡廠,然而發生政府與廠商之間合約糾紛,要到明年才能運作,日前縣府已經支援礦泉水,只能救急,如果繼續乾旱下去,勢必也要運水補給;至於南竿本島用水量最大,也最早發生缺水問題,這個月啟動台灣運水機制,中央以龐大經費支援運水計畫,對外島關注溢於言表。 產業發展和水電建設是分不開的,可以預見的未來,地區水電使用量將會大幅增加,電力方面,南竿珠山電廠已經施工,如果順利完成,南北竿兩島百年之內不會缺電,水源的問題就大了。儘管政府現在積極於南竿后澳水庫的興建,可是它需要雨水挹注,才能發揮儲水效果,這種靠天吃飯的建設,變數很大,像是今年雨水少,再大的水庫也無濟於事。是以,只有海水淡化廠最為可靠,它可以備而不用,一旦乾旱立即排上用場,更重要的是,隨著科技發達,現代的海淡廠不僅容易管理,而且成本也不高。據媒體報導,中東一些國家就是以海水淡化來解決缺水問題,地區四鄉五島中,北竿和東引分設的海淡廠,所產生的水源大致夠用,西莒待正式運作之後,自來水也不缺,東莒的地下水大概還可以支撐幾年,未來的問題依然在南竿,應該列為水利建設重點。 南竿現在擁有兩部海水淡化機組,如果正常供水,每天可以產生飲用水一千噸,大約是三分之一的水量,假如再增設兩組,海水淡化比例大幅提高,成為供水的主力,屆時配合雨水,全年用水可望趨於正常。為此,政府於水利建設中,不妨將海水淡化廠列入考量。在地區致力產業發展中,只要能夠穩住水源供應,就是對產業發展的保障,同時有效提升軍民生活品質。為此,海水淡化廠的功能,不僅在缺水聲中凸顯,有了它更能做到「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