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機制,有待強化

  • 2003-10-17
 馬港一場大火,不但造成重大災難,也燒出救災機制問題,包括消防設施、水源供應等等。救災、救難在一瞬間,任何一個環節延遲或出現狀況,都會影響整個流程進行,更會導致災情的加重。我們以為,這場大火如此悲慘,原因固然有待進一步鑑定,不過,假如消防設施完善、水源充足,其災情可能會重新改寫。在災難過後,我們不妨作一探討,有則改進,未來最好不要再出現火災,即使不幸發生,也可望減少一些損失和傷害。 馬港火災發生時,對於何時報案以及消防設施有沒有及時到來?各方有不同的說詞,連江縣消防局已經做了說明,實際情況如何?有待往後查證,我們不予置評。不過,在現場觀察和媒體報導中,我們發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一直存在,現在因為大火又凸顯出來,我們希望經過這次慘痛教訓之後,各方都能面對。唯有完備的救災機制,才能在災難現場發揮效果,使災害減到最低,我們所指出的問題,包括消防設施和水源供應。 在消防設施方面,消防設施應該做到切合環境需要,地區於地方自治後,不但成立消防局,而且大量增加各項消防設施,儘管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地區環境特殊,依然不足。例如缺乏雲梯車,在面對較高的樓層時,消防人員常常是「束手無策」,昨天馬報刊出的災難現場照片,我們看到全身武裝的消防人員很積極,他們上了架設的雙節梯,但只能到達二樓,與三樓冒出的強烈大火,有一段距離,打火英雄無奈,受災戶更可悲。如果有雲梯車,以強力的水柱灌救,必然產生滅火效果。地區隨著產業發展和鄉親生活品質提升,房子蓋得愈來愈高,三四層樓司空見慣,相對的,消防車也要「升級」,這是環境的需要,應該及早設置。 其次是水源提供,再多、再好的消防設施,如果缺乏水源,也派不上用場,地區四鄉五島近年來在消防栓方面,政府投入不少心力。現在各鄉村普遍設置,大致可以因應需要,可是它必須水源配合,南竿地區目前正實施限水計畫,直接衝擊消防任務,巧的是又發生要命的火災。在馬港救火行動中,消防局臨時要求自來水廠加壓,水廠員工也快速執行,可是水源有限,依然趕不上消防車進度與需求,對救災是重大的缺失。如何克服這個問題,相關單位需要好好研究,消防水可以長期不用,一旦需要則不能延遲。 救災工作必須結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消防設施、水源、電力和醫護等等,缺一不可,地方自治以來,政府對此雖然很重視,而且時常舉辦演習,以熟練操作,可是平常演習操作,是在事先準備的情況下進行的,遇到實際狀況,可能就不那麼靈光,所以我們在期待消防設施強化之時,更希望相關單位能夠時時保持警覺,在專業領域上自我要求。 馬港火災是血的教訓,我們能不警惕?建立完善的救災機制,乃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