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馬立委發起的「爭取小三通權利大遊行」雖因陸委會善意回應而緊急喊停,但爭取全台灣十九萬大陸配偶、五十四萬老榮民以及華僑、六十五歲老人等,可以經由小三通管道自由進出大陸,仍是地方的重要訴求。在此同時,行政院退輔會主任委員鄧祖琳也在立法院表示,全國榮民將可依其意願,從金馬轉到大陸。凡此,均在在顯示放寬小三通人員限制的必要,這是民意的期待,更是大勢所趨。 政府推動小三通政策,強調繁榮外島經濟,立意甚佳,也受到金馬的歡迎。我們不諱言,過去兩年多來,金馬與大陸的互動,的確有些進展,至少外島民眾可以往返大陸,而且開闢海上定期航線。然而,這種進展和民意需要落差太大,尤其是外島經濟發展,似乎看不出好轉跡象,是以,民意認為小三通是「未蒙其制,先受其害」,這種結果,固然有很多主客觀因素,但是,中央一味的「堅持」,顯然也是小三通的最大障礙。 中央基於國家尊嚴和安全,於兩岸政策制定過程中,慎重並作全盤考量,是非常必要的。可是一些非關國家主權,又沒有安全顧慮的事務,應該可以放手,其中放寬人員「中轉」就值得探討。像是金馬旅台鄉親,他們因為生活而離鄉背井,這是一種悲情,現在家鄉有了小三通,政府卻把他們當作「外人」看待,被排除在小三通之外,不但是權益的損害,而且形成二度傷害,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至於老榮民,原本是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主要的對象,這些功在國家的人,多數經濟情況不佳,如果能夠利用小三通進出大陸,每趟可以節省交通費用萬把塊,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民意訴求中,希望把華僑和六十五歲老人,也納入小三通「中轉」,華僑和老人可以利用前往大陸過境之便,順道遊玩金馬外島,對當事人和金馬經濟都有正面的意義。 不論是貨物和人員「中轉」,均有助於金馬經濟,今天外島因為國軍部隊大量減少,長期依賴阿兵哥消費的商業,一時之間為之蕭條,特別是馬祖,觀光業剛剛才起步,商業面臨轉型期的困難,現在大家把希望寄託在小三通,希望有所表現,進而帶動地方經濟景氣,也符合中央政策,可是事與願違,屢屢向中央爭取無效下,金馬人內心是傷痛的。 金馬外島半個世紀以來,一直為捍衛台海安全而做出奉獻與犧牲,金馬人一向沉默,更重視國家安全和國人福祉,今天雖緊急停止大遊行,但仍將舉行「小三通的障礙與民怨公聽會」,我們希望中央重視且有正面的回應,因為這是外島民眾的心聲。
爭取小三通權益,金馬人表達心聲/放寬人員「中轉」限制,大勢所趨
- 200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