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寮與靶場,其實也有觀光價值

  • 2003-10-24
 北竿塘岐靶場正面的山坡林地,因為年年發生火燒山事件,引起當地民眾關切;而早年興建的漁寮,也由於乏人管理,形同廢物。靶場屬於軍方的,漁寮則為戰地政務時期的產物,這兩項設施歸屬不同,用途也不一樣,但是站在現實環境來看,卻都具有觀光價值,重點在如何看待和運用。地區觀光業資源有限,有關單位應該多方面思考,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為觀光業前景而努力。 地區發展觀光有三大主軸,自然景觀、人文特色和軍事設施,其中軍事設施涵蓋範圍很廣,碉堡、據點屬之,漁寮、倉庫也稱得上,對觀光客而言,都是新鮮而受用的。事實上,地區開放觀光業以來,旅客接觸最多的就是軍事設施,為此,地方必須在這個領域上繼續著力和加強,而今天我們所指的靶場和漁寮,在鄉親眼裡或許習以為常,但是,如果經過整頓、包裝和經營,必然為觀光業加分,值得有關單位重視。 靶場方面,全縣四鄉五島分別設有靶場,南竿本島還有兩座,這些靶場現在仍有功能,但是軍方使用機率大不如前,特別是北竿塘岐靶場,因為設在社區之內,又面對林木區,年年發生火燒山事件,雖然火警不一定是由打靶引起,但是軍方總是成為眾矢之的,好生無奈。塘岐是北竿最繁榮的商業區,在商業區上設置靶場,顯得很突兀,況且其土地的價值也很高,當地民意曾經希望軍方遷移位置,卻沒有得到正面回應。很顯然,在短時間之內,這個已有數十年歷史的軍事設施,是不太可能遠離社區的,與其強求無效不如退而求其次,研究將靶場作為「多元經營」。例如利用軍方打靶空檔時間,開放民間觀光用途,設計打靶課程,讓觀光客實際感受「戰爭」氣氛。戰地的馬祖,原本就應該把戰鬥特色凸顯出來,靶場是現存的資源,如何協調軍方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至於漁寮,過去在各鄉村也很普通,但多數已經拆除,現在倖存的不多,正因為數量少,更顯得珍貴。這種設施,早年是由政府興建,用於漁事作業和放置漁具,今天既然排不上用場,且成為髒亂的死角,不如「招商」,由專業人士來經營,南竿牛角書齋、咖啡屋等,空間很小,卻能創造出名聲和業績,印證事在人為,漁寮面積不大,用途卻很多,重要的是,如何巧思和設計。 國軍戍守馬祖數十年,戰地政務也實施半個世紀,地方為此雖然付出代價,但也留下不少設施,這些戰地產物就是觀光資源。政府近年來在開發軍事景點方面,投入不少心力,且有很大的收穫,但是仍有發展的空間。我們常說,不建設就是在建設,意指保持原貌的重要,特別是馬祖幅員有限,禁不起無限度的開挖,如果能夠運用現有的設施,既不破壞生態,又有觀光價值,而且符合精緻觀光要求。是以,我們認為靶場和漁寮是可以利用的,但是需要地方各界建立共識,特別是軍方支持和專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