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亡補償、還原歷史真相,從寬認定、但是不能失真

  • 2003-11-09
 連江縣政府目前正在進行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補償無事證補證申請案件初審會議,針對全縣各鄉提出的四十六件逐一審查,未來還要經過國防部複審之後才能定案,有一段崎嶇的道路要走。不過,基於還原歷史;撫平傷痛以及對受害者和家屬的補償,再大的困難也要堅持下去。由於這些案件發生在四、五十年代,採證不易,我們認為應該從寬認定,只要有人證就要慎重考量,但是不能失真,社會公平機制必須建立。 有關補償事宜,已經進行多年,而且部分證據齊全的受害者,均獲得補償,現在是針對缺乏事證的案件展開審查,處理起來固然棘手;但是,地方幅員有限,受到傷害的民眾不多,年代也不久遠,許多目擊者還健在,由他們作證,可望還原事故真相。當然,因為補償涉及到金錢,如何防範偽證的情事發生,需要政府把關。我們在此特別籲請鄉親,協助受害者和其家屬是一種關懷,也是正義,但是絕不能做偽證,那是犯法的行為。 自從政府制訂補償法令並正式實施以來,我們一直強調從寬認定事證的必要性,因為這些不幸的事故發生迄今已經半個世紀,且當時軍管甚嚴,軍方根本沒有人權觀念,對於民眾傷亡事件,充其量「施捨」一些糧食和金錢草草了事,更缺乏所謂的證據。這種情況就和早年國軍佔用民地一樣,鄉親多少無奈和悲傷。有關土地問題,現在政府採取多種方式處理,相較於土地問題的複雜,國軍勤務致人民傷亡補償工作簡單多了,更容易處理。為此,縣長陳雪生親自主持初審會議,為民眾權益把關,也對軍方造成壓力,得到鄉親的認同與支持。 幅員有限的馬祖,鄉親之間平日互動密切,鄉村發生一些大事,即使是早年缺乏資訊,在各島也會傳開來,傷亡事故何其重大。儘管軍方低調處置,甚至「保密」到家,各島民眾依然清楚,至於同村人士更是瞭若指掌,因此,即使現在沒有事證,依然可以在鄉間找到證人。現在的問題是,一些人有所企圖,他們「無中生有」,找來作證民眾,對政府處置能力是一大考驗。 由於在土地歸還問題上,出現一些偽證,不但為政府帶來困擾,當事人也受到法律制裁。前車之鑑,我們在此特別呼籲民眾,對於鄉親遭受軍方勤務傷害,應該挺身而出,真理不容扭曲,但是,絕對不能隨意作證,結果可能吃上官司,這是良知的流露,沒有必要為他人「好處」卻讓自己「受害」。再者,我們也希望補償作業能夠加速,事故發生很久了,有些相關人士已不在人間,愈是往後拖,問題也愈大。國防部既然授權地方政府進行初審,以縣府對民情的瞭解、處理事務的慎重,一旦完成初審工作,應該就具有公信力,軍方必須迅速展開複審,及早定案,還原歷史真相,也讓受害者和家屬,早日得到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