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大眾期待,規劃不好,反遭民怨/東莒兩項工程所引起的話題

  • 2003-11-15
 本報發自莒光報導,由馬祖風景區管理處推動的兩項工程,包括東莒景管站和道路,因為規劃設計等問題,引起當地民眾不滿與反彈。政府致力公共建設,目的在加速地方進步,現在卻引來民怨,箇中因素值得重視。我們知道政府財政很困難,好不容易爭取到公共建設,如果因為設計等因素,導致工程問題,政府美意盡失,甚至對地方建設產生負面的影響,有關單位顯然需要檢討。為此,我們希望今後不論那個單位推動公共工程,也不管在什麼地方,於規劃設計時都要非常慎重,尤其應該廣徵民意,使建設切合地區,發揮經濟效益,讓鄉親真正受惠。 這兩項工程之所以受到關注,在於設計問題,像是設置在東莒福正村澳口的景管處東莒景管站,外型也和閩東建築相配,裡子卻出了問題。是否因為排放不良,我們不清楚,臭氣四溢是事實,讓當地鄉親無法忍受。現在社會進步,鄉親對於生活品質十分重視,居家附近豈能容得下臭氣?民怨因此而起。一個地方在生活環境和社區發展過程中,下水道是重要的設施,同時也是建設的指標,過去受限於主客觀環境,下水道系統被忽略,現今則是非做不可,令人遺憾的是,政府建築物竟然出現汙水流放不良情形;現在應該「亡羊補牢」找出問題所在,立即改善,否則,這個景管站的日子不會好過,現代民意必須受到尊重。 至於燈塔對外道路,據報導,重建道路劃分四個路段,其中兩段一直無法順利施工,是因為土地沒有徵收的關係。按理說,政府於推動公共工程之前,就應該將土地問題解決,即使當時設計有誤差,也要迅速尋求補救,絕不能因此而使工程延後。在此,我們特別指出,政府徵收民地有一定的程序和價格,鄉親基於地方建設,也要一本愛鄉情懷,儘量給予支持與配合。其次,當地民眾對於道路寬度只有兩米也有意見,景管處說是為了避免生態環境受到重大破壞,如果站在環保的立場不無道理,但是,未來發展也要考量。民眾認為,燈塔是莒光最重要的景點,也是觀光客必到之處,今後車流量增加是可以預期的,與其在車輛走不動的時候再加寬,不如一次做好。儘管公共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常常因為孰輕孰重而產生問題,但是政府如果用心,可以讓公共建設減少對環保的衝擊。最近幾年地方公共建設何其多,當然也造成不少自然生態的破壞,鄉親的感受強烈,然而大家也瞭解,馬祖不能沒有產業,所以在某些地方只有犧牲環保,以換得經濟成長,燈塔對外道路也可如是觀。 觀光局馬祖風景區管理處,設立以來所推動的公共建設不少,引起的話題也很多,儘管如此,他們的努力是不能抹煞的,現在東莒出現工程問題,應該積極面對與處理,否則不但失去民意,而且影響地方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