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明產物———垃圾,人人都會製造,個個卻想遠離它,這是處理垃圾問題不易的主因。但是,現實問題畢竟要面對,垃圾處理場也非做不可,在這個前提下,不論政府、軍方或民間,大家應該心平氣和,就垃圾掩埋場設置事宜研商對策。在政府方面,爭取經費增加各項設施,以有效處理垃圾。在國軍方面,一本垃圾場共用的原則,不能置身事外。在鄉親方面,瞭解垃圾處理的重要,給予支持與配合。唯有各方群策群力,垃圾掩埋場興建才能順利進行,垃圾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以東引鄉這次計畫興建垃圾掩埋場來看,公所為了處理垃圾,急於尋找場地,附近民眾有意見,軍方也不配合,造成棘手問題。我們瞭解軍民對垃圾的感受,這種容易造成汙染的設施,那有人樂於和它為鄰?可是卻不能不面對。民主社會重在溝通和妥協,大家誠心面對,總會找出適當位置。其實東引的問題,也在全國各地發生,我們樂於見到的是,意見可以討論,但是彼此應以理性相對,理性與平和是馬祖可貴之處,也是傲人的地方。 縣長陳雪生和議長陳振清前天特地到東引,就興建垃圾掩埋場等事宜,和當地軍政首長及民意代表溝通,凸顯這項工程的重要。我們在媒體中常常看到,台灣有些縣市、鄉鎮,因為垃圾延後收取和運輸,導致髒亂和衛生問題發生,政府一個頭兩個大,民眾也受累,不幸發生病毒,更是國人的災難。由此,政府為垃圾問題把關,是一種負責的表現,軍民配合垃圾處理,也在避免社會問題,政府和軍民能夠在這個公共議題上,取得平衡和諒解,乃地方之福。不論如何,垃圾一定要處理,興建垃圾掩埋場當然也勢在必行了。 東引垃圾掩埋場興建觸礁,主要原因在位置的選定,屬於民間的部分,西引鄉親認為不妥,而軍方的土地,又有軍事用途。在本報陸續報導中,我們以為軍方這塊「后澳一0五土地」可以再研究,因為它已被地方列為垃圾場預定地,表示專業和民意的歸向,現在則因陸軍總部一張公文「有運用計畫無法提供」,而使垃圾掩埋場整個計畫變化甚至胎死腹中。屬於軍方的機密,大家沒有瞭解的權利,然而就我們粗淺看法,以今天兩岸情勢之緩和,現代戰術之運用,再加上國軍精兵政策,國防部未來又會在馬祖進行重大軍事裝備投資嗎?事實上,過去被指為極重要、極秘密的軍事設施,已經排不上用場,且釋放出來,成為地方觀光景點,陸總部官員平常在台灣,對於外島事務瞭解多少? 總而言之,垃圾處理沒有軍民之分,特別是東引鄉,現在使用的老鼠沙垃圾場,不但已經達到飽和,而且長期對營區官兵造成煙害。不論基於何種考量,當地鄉親和軍方,都要找出新的場地,以有效消化垃圾,避免軍方營區再受汙染,這個問題無法借助外力,必須自力更生,考驗當地軍民的智慧和作為了。
垃圾處理場地,軍民面對、共同解決
- 200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