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配套措施,再裁撤軍醫院

  • 2003-11-20
 據報導,南竿馬祖軍醫院將在明年十一月前裁撤,引起鄉親高度的關切,立委曹原彰質問軍醫局長張聖原得到證實,他正力圖挽救,但機會不大。軍醫院存在與否,原本是軍方的事務,但是由於地區環境特殊,醫療設施有限,在軍民醫療資源共用的情況下,少了一所醫院,對地方整體醫療水準衝擊很大。為此,我們認為,即使軍醫院裁撤已成定局,也要先將配套措施做好,以免醫療青黃不接,衍生種種問題,軍民均受害。 國軍進駐馬祖就有軍醫設置,達數十年之久,它伴隨軍民走過最艱困的時期,也為軍民健康作出重大貢獻,不論過去或現在,馬祖軍醫院在地區醫療史上,都扮演重要而吃重的角色。特別是早年軍管時代,地方醫療落後,民眾較重的病情,都要依賴軍醫支援,當然,鄉親因為治療而找關係或說情,也吃盡了苦頭。地方自治後,地方在中央大力協助和衛生單位積極努力下,醫療水準大幅提升,鄉親就醫也有了尊嚴。所謂此一時彼一時,現今防區國軍任務改變,加上實施精實方案,官兵數量減少,也直接反應在醫療上,現在連醫院都要裁撤了,撫今追昔不禁令人感慨。 近年來地方醫療水準雖然已經提升,但是依然不足,在某些方面仍然需要軍醫院配合,雙方也有默契和誠意,合作良好。再者,馬祖軍醫院現在除了服務三軍官兵,並且接受民眾健保業務,相對的,也有不少阿兵哥到縣立醫院就診,使軍方和民間的醫療資源能夠整合,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未來一旦失去軍方資源,只有縣立醫院單方操作,使原本不足的地方醫療「雪上加霜」,影響所及,醫療品質降低,軍民權益受損。 醫療是一個地方成長的指標,馬祖近年來各項建設大步邁開,人民生活品質也隨之提高。其中,醫療水準占有重要的地位,最近幾年,不論是縣立醫療設施的加強和緊急後送系統的建立,都有重大的突破,使民眾免於生病的恐懼。事實上,今天社會豐衣足食,人們在生活不愁之下,最擔心的就是健康問題,每年由縣衛生局舉辦的成人健康檢查,我們從鄉親熱烈回響得到證實;其次,現有許多老一輩的民眾喜歡在家鄉定居,甚至由外地遷回馬祖,多少也和醫療水準有關。公眾服務事業應該不斷進步,以迎合社會環境和人民需要,馬祖醫療工作走過艱辛的歲月,現在好不容易有所改善,這些成果來自各方面努力,豈能走回頭路? 為此,軍方如果執意裁撤醫院,我們無力反對,但是,中央應該就馬祖整體醫療資源詳加評估,特別是軍醫院裁撤後,縣立醫院能夠因應軍民醫療需要嗎?生命無價,不能草率處理,我們認為比較務實且立即有效的做法,是將軍醫人員支援縣立醫院,使軍民醫療資源繼續保持整合的狀態,現實問題不能不考慮。不論如何,馬祖軍方醫療對地區的奉獻是不容質疑的,我們在肯定之餘,更期待地區整體醫療水準能夠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