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工程對大眾生活影響可以少一些

  • 2003-11-21
 報導說,「馬祖加緊建設腳步,工程開挖一年比一年多,長期的施工,民眾好像生活在工地裡。」建築工程是一個地方進步的重要指標,地區近年來大小工程不斷,地方充滿活力與希望,深具意義;然而,我們也不諱言,工程進行過程中,因為工期和管理等因素,的確帶給人們生活不便。地方不斷成長,是鄉親所期待的,至於工程導致的種種問題,可以經由規劃設計、工地管理和縮短工期力求改善,重點在政府與廠商必須相互配合。 發展經濟在於各方面表現,其中,建築業被指為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事實上,現今國內經濟已有轉好的跡象,首先就看到營造業和房地產景氣指標。地區長期在軍事管制下,民生建設闕如,一直到地方自治,社會才有元氣,公共建設是重要的因素,現在各個鄉村或多或少都有工程在推動,撫今追昔,鄉親感受良多,也看到未來的遠景。不過,一些與大眾生活有關的建設,工期拉的太長,加上工地管理不善等問題,造成鄉親生活不便,值得有關單位和廠商重視。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人為的,只要用心,就可以得到改善和解決,假如我們能夠朝以下方向努力: 工期方面,工作分輕重緩急,工程也不例外,一些工程與民眾生活無關,即使拖再久,只要合法,也沒有人會講話;然而,關係到生活品質和交通流量的工程,人們就會斤斤計較,我們從國內公共工程中發現,他們就把輕重緩急拿捏的很好,特別是交通流量大的工程,於規劃設計時,即將工期縮短。台北市曾有一座路橋改建,從拆橋到復建,只花了一個多月、北竿塘岐路面鋪設,也有三天完成百米的紀錄,都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我們也看到地方道路整建,短短千餘公尺,都要耗時幾個月,工地上的工人三三兩兩,甚至還有假日,導致交通陷入黑暗期,用路人心情可以理解。廠商依約行事,他們可以趕工,這就牽涉到規劃和設計了。 工地方面,一個信譽良好的營造廠,工地管理建立制度,自然也有很好的表現,可是,參與地區公共工程和民間建築的業者太多,良莠不齊。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就要採取手段,促使不法業者改善,以維護工地秩序。其實,政府對於工地有嚴格的規範,連江縣政府有關單位,如環保、衛生局等經由檢查和開罰單,力求改進,可是這種做法,得到的效果有限,有些業者甚至情願被罰。面對如此業者,只有加重罰則,而且持續不斷檢查,政府一旦施展公權力,業者就不再有僥倖心裡,工地秩序建立,對於鄉親生活的影響相對減低。 連江縣政府為了地方建設,向中央爭取經費時,過程之艱辛非外人所能體會,好不容易得到的建設,不能因為施工等因素,反而為鄉親帶來困擾。因此,不論政府和民間的工程,凡是牽涉到大眾生活、環保問題和交通流量者,都要在工期和管理方面加強,特別是政府相關單位應該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