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了促使兩岸小三通固定航運上路,曾經實施補貼措施,由於航班的正常,帶動客源,往返兩岸的旅客日趨增加;由此,這項補貼措施已經發揮「推波助瀾」的效果,現在又有航運業者看好這條航線,蠢蠢欲動。就大環境來看,隨著政府政策鬆綁等有利因素,兩岸航運的景氣是可以預期的,不過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政府的補貼金額即將用罄,未來能否繼續辦理補貼?得由交通部來決定。我們以為,在兩岸客源尚未穩定之前,這項補貼措施最好能夠再辦下去,因為它的階段性功能尚未結束。
客源是航運業的生命,一項航運業務的投資,當然要把旅客流量列入首要考慮。小三通客運初期,往返人員十分有限,業者興趣缺缺,在這種氛圍下,政府必須以「非常手段」,處理「非常事務」。為了促使兩岸固定航班的開闢,連江縣政府訂定計畫,採取補貼辦法,以產生激勵的效果,事實證明,這項政策是正確的。因為順暢的交通,帶動人潮,使得往返兩岸的旅客明顯增加,也引起業者的重視。繼月前加入營運行列的「金龍號」客輪之後,據說又有新的船隻計畫前來,分享這塊海上客運大餅。我們樂於見到兩岸人員中轉熱鬧景象,但是,兩岸航行船隻的增加,對政府補貼造成負擔。據交通部門指出,原有的經費所剩不多,必須再申請中央支援,交通部的動向是關鍵所在。
交通是一項服務業,政府基於人民需要和經濟發展,有推動的義務。當然,如果能夠由民間投資,減少政府財政負擔,是最理想的做法。為此,政府為了鼓勵民間業者投入兩岸小三通航運,給予補貼是必要的;不過,當市場景氣,業者可以自力更生時,政府就要收手,讓市場歸於正常營運。就兩岸小三通客運現況來看,是否需要繼續補貼?政府自然有所考量,我們以為,已經推動且有很好成效的政策,最好不要輕言廢止,特別是兩岸客源沒有大幅成長之時。所謂賠錢生意沒人做,業者如果因為經營困難而退出市場,導致小三通客運走回頭路,地方政府以及民間業者豈止是遺憾而已,對於兩岸關係與地方經濟更是一大傷害。「連江縣航運業經營小三通業務輔導與審核計畫」,經由縣議會審查通過,是政府的政策也是民意的訴求,更是航運業者的期望,我們希望交通部能夠瞭解兩岸航運現況,給予資源和支持。
兩岸小三通實施以來,最大的突破就是設置固定航班,提供人民方便之路,旅客日趨增加,強化兩岸互動。再者,中央政府政策繼續作多,即將擴大小三通中轉人員對象,下月開始,凡是在經濟部登記有案的台商,都適用於小三通往返,不久還要進一步放寬,讓福建籍的榮民朋友等走小三通,可以預期的是,這條航線將會愈來愈熱絡,當客源達到某種程度,且十分穩定時,政府的補貼措施也就大功告成了。
小三通航運補貼,有其階段性功能
- 200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