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第一屆社造人才培訓班已在南竿正式開課,全縣四鄉五島共有四十多人參加,從鄉親熱情參與,看到未來社區營造的希望,令人鼓舞。社造工作固然需要各方面力量,但是,「自助方為人助」能夠從社區成員主動出擊,進而得到政府和社會資源,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而參加社造培訓班的學員,乃來自各鄉村的菁英,更有愛鄉情懷,這些學員的觀念與作為,將是未來社區營造的主要力量,也是成敗的關鍵。
這項講習是由連江縣政府文化局主辦,在執行單位台大城鄉基金會用心策畫下,課程十分週密,且能針對地方特性與需要,不但著力於社區營造工作的推展,而且也不忽略學員觀念性的課程,特別是國內一些社區營造成功的經驗,經由講習和討論,達到相互切磋的效果。可以預見的是,這些學有專長的學員如果能夠學以致用,今後在社區發展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培訓班學員的任務,就如同種子教師一般,負責社區營造、宣導、推廣等各項工作,任重道遠。」這是縣長陳雪生的期勉,也是鄉親共同的期待。
在地區,社區營造工作起步是最近幾年的事,但是發展卻很快速,政府的資源和民間的努力,彼此良好配合,是重要的因素,現在四鄉五島廿一個行政村,已經立案的社區發展協會共有十一個之多,這種高密度的社區組織,大概可以列為全國第一。而在發展過程中,政府固然提供不少資源,主要的力量則是來自民間像是南竿牛角、鐵板兩個社區的民眾,他們主動參與的熱誠、奉獻的精神和積極的作為,令人十分感動,當然,他們的努力也沒有白費,不但有效提升了社區環境整潔和生活品質,而且得到中央相關部會的獎勵和肯定,可以說是名利雙收。社區營造工作是長期性的,所以現在已經立案的社區發展協會應該繼續努力之外,尚未成立協會的鄉村,更要加速步伐以凝聚共識。而現有協會的作為卻大不相同,有些非常積極,也有部分缺乏動力。
連江縣政府訂定「社區發展自治條例」對協會提供必要的協助,相對的,沒有設立組織的社區,則無法得到政府的補助。東引鄉希望推動「一鄉一新房」計畫,問題就卡在沒有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在依法行政的今天,政府即使有再多的資源,也要依照行政程序處理,因此,我們對於培訓班學員有所期待,希望他們返回故里時,也是社區營造全面展開的時候,這是大家的責任,也是鄉村之福。
一個地方不論政經如何發展,都離不開社區營造範疇,如果社區營造沒有表現,即使有再好的政經發展,也無法有效提升人民生活品質,非常可喜的是,地區於地方自治實施且經濟產業開始起步時,就重視社區營造工作,同時有一批熱心人士,以愛鄉的情懷,把社區營造帶動起來,但是還不普遍,各界有所期待,培訓班學員任重道遠。
社區營造者的觀念與作為
- 200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