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莒汙水處理廠已經完工,成為全縣最具規模的汙水處理設施,相較於東莒,其他島嶼的汙水更多,更有必要設置,政府於下水道興建的同時,應該把汙水處理列入規劃,以減少環保問題,有效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在全縣四鄉五島中,東莒的人口最少,汙水處理設施卻最先進,現在是二級處理槽,未來升到三級,可使汙水再利用,效益充分發揮,當為鄉親所樂見。連江縣政府近年來致力城鄉平衡發展,我們從汙水處理設施,看到政府以具體行動,加速離島公共建設,以拉近各島建設差距。事實上,在過去幾年中,離島的基層建設,有許多部分已經超越南竿本島。
興建汙水處理廠,需要環境配合和鄉親的支持,推動起來困難度比較高,因為汙水處理多少有些汙染,如果管理不善,問題更大,通常都是建在無人居住的偏僻地方。以東莒汙水處理廠為例,現在的位置,就是三不管的地帶,對當地環境和民眾生活毫無影響,也使得工程順利進行,如果換在別的地方,可能就有爭議,畢竟處理廠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衛生。
年來,地區積極於下水道的興建,許多社區已經完工,有些鄉村還在施工中,以這種施工速度,不出幾年,地區下水道的遍及率將可大幅提升。這項建設固然被埋在地下,表面看不出一點成果,但是效益卻很大,它能夠有效提升生活品質,而且也是一個地方進步的重要指標。號稱台灣首善之區的台北市,下水道的遍及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他縣市更低。小小的馬祖,如果能夠做到汙水全部地下化,將是全國另一項第一。
我們致力下水道遍及率提高,也要汙水處理設施配合,否則汙水要往何處流?以地區社區和鄉村的地理形態,汙水必然流入海岸,造成第二次汙染。優美的海岸和港灣,是地區重要的景觀,也是觀光業的資源,一旦被汙水浸入,萬劫不復。現今已有部分海岸遭到汙染,像是北竿的塘岐澳口和南竿鐵板沙灘,環境為之變色,夏季時更是臭氣四溢,成為環保的大問題。如果因為下水道的興建而導致海域生態遭殃,這項建設的必要性,自然引起不同的見解或質疑。
其實,在整個汙水處理設施中,不論工程困難度和支用經費,重點都在下水道,興建汙水處理廠,施工容易,費用也不多,比較困難的是位置選擇,因為汙水必然汙濁,如果管理不善,情況更為嚴重。所以,鄉親不會喜歡和它做鄰居,好在地區有很多海邊,可以作為第一選擇。未來經由政府溝通,可望得到鄉親認同和支持,接下來就是行動的時候了。
東莒汙水處理廠的完成,是地區汙水處理邁入科技化的指標,我們期待有更多的設施興建,使下水道和處理槽相結合,而且做到汙水再利用,符合環保要求。
汙水處理廠效益大
- 200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