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政府日前進行「公家單位員工彈性上班需要調查」,藉由調查以了解員工對目前上下班時間的看法,作為政府調整工作時間的參考,這是一種新思維,也切合現代環境,各方有所期待。現今社會多元化,政府基於民意需要,在作息時間上必須適時調整,方向很正確,台灣部分縣市已經實施,地區現在起步不算晚,但是這份調查只是針對公務員是不夠的,必須瞭解民意動向,如此,政府與民間才能達到彼此互動和需求的目標。政府施政強調以民意為依歸,同樣的,公家單位上下班調整也有必要。
這份調查有三項目,包括現在的上下班時間有無調整的需要,調整上班時間所適用的對象,最適合的實施時間等,項目雖然簡單,也不是很周延,但是不失其精神,主要的用意在於瞭解員工工作性質。當一個單位面臨上下班時間與民意要求有所落差時,這份調查就顯得很重要,因為可以做到下情上達,提供主管部門參考,如果因此能夠促使上下班時間調整,不但減輕員工負擔,而且符合民意需要,更重要的是,塑造政府良好的形象,提升行政效率。
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國人生活作息以及產業活動,做了大幅度的調整。過去人們在外活動,絕大多數是白天或傍晚,但是現在改成全天候了,不乏深夜工作者,政府部門工作性質固然不同於民間,但是也不能相差太大,因為政府強調便民,有些時候也要跟著民意腳步走。正因為如此,政府近年來已經推動彈性上班制度,像是和民眾關係密切的地政、戶政單位,白天都有員工在位,真正做到便民要求,受到大家歡迎。
地區民風純樸,鄉親作息時間大致正常,這種社會形態可以減低治安問題並促進和諧,是地區的優點之一。但是,在社會開放下,這項優點已在改變,由於鄉親生活趨於多元,相對的,對於政府的要求也不同以往,公務員服務品質面臨考驗,如何增加便民工作,是各單位必須思考的方向。大體上來看,地區公僕多數來自家鄉,而且和鄉親互動密切,重視民眾的權益和需要,縣長陳雪生最近特地辦理各單位電話禮貌調查,從電話應對中,可以大約瞭解公務員的心態和服務品質,實施以來效果不錯,外界也有很好的口碑。未來上下班時間如果能夠跟著工作性質和民意需求而調整,民眾隨時可以得到服務的機會,政府形象自然提升。
不過,縣府這次辦理問卷調查的對象是公務員,因為單方面操作,容易造成當事人主觀意識,甚至把私人家庭和生活考量在內,有欠客觀。我們以為,政府既然強調便民,提升服務品質,必須把民眾的看法列入考量。因此,政府在這份調查之後,緊接著便要瞭解民意的動向,不妨對廣大民眾進行問卷,探尋民意,唯有政府資源和民眾需求相結合,公家單位上下班時間彈性調整,才有實質的意義和功能。
只要符合民意,不妨彈性上班
- 200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