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地方卸下軍管外衣,換上觀光新裳之後,我們要建立一個重要觀念,不只是要「量」的增加,更要「質」的改變;否則優勢褪色,熱潮散盡,將陷於旅遊路線的邊緣地。
區域性觀光旅遊,就是一種在地特色、在地服務及在地品質,馬祖開放觀光大門以來,隨著能見度上升,遊客人潮也逐年增加,此時更應思考質的升級,打造屬於在地的品牌。
以觀光紀念商品而言,它是具有代表性的指標作用,雖屬民間商品,但設計意涵、成品品質、價值等,自會影響觀光整體分數及滿意度。連江縣政府觀光主管部門最近籌劃地方性觀光紀念商品「獎勵設計」、「補助開發」計畫,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並由公部門協助策劃,導向商品精緻化、大眾化。
回顧馬祖紀念商品,除酒、醋等食用性紀念品之外,早年在軍管時代,民間盛行錦旗店代印紀念汗衫,以馬祖列島島貌、防區隊徽等圖案,成為退伍官兵及特殊訪客唯一的紀念品;至八○年代,國防部局部開放機關、社團及全省村里長等訪問團,部份文具店自製以「馬」為圖騰的小型紀念品及明信片做為推銷商品;再到九○年代後,地方觀光開放,民間旅遊業者相繼推出撲克牌、馬燈、三寸金蓮、杯子、紀念手冊等,在設計理念、象徵意涵,以及材料品質,都頗具一定水準;但是在售價上因無法以量制價,無法吸引遊客的心,在特色上,因欠缺在地品味,難以挑起遊客收藏的意願。
地方政府這次以帶頭方式,採取獎勵設計及補助開發的雙管齊下推動觀光紀念商品,其策略符合地方市場環境,也立意構思甚佳。探究其因,主要是民間商業規模小,業者既使有計畫,也因投資經費考量而打消原意。因開發紀念性商品,從設計、開模至成品,每個環節都需要經費,非一般商品及在地旅遊業者所願承擔,而政府主導觀光開發,先行投入研發,再交由有意願的民間業者,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由政府推動獎勵設計及補助開發計畫,經由開會討論,並將公開徵求作品的消息披露後,已引起討論,外界質疑的是委外台灣廠商設計及流於外來和尚會唸經,邀集教授專家,欠缺本土背景的疑慮;這個部份除政府作業必須按採購法之外,執行原意、方向、內容有必要予以解釋說明,以示澄清。
總之,觀光大計,是由小計累積成大計,觀光紀念商品的開發,也是重要的一小計,我們期待的是,它具有代表性、收藏性、精緻性、特色性,並充份傳達在地意象及內涵。
馬祖觀光紀念品的意涵--雖屬商品,但傳達的是在地味道
- 200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