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媒介科技發達,馬祖傳播行為及型態也多元化;同時,地方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言論市場亦多樣化,這是可喜的民主現象,也更是一個地方進步的表徵。
馬祖媒體現況與成長,有它淵源背景,過去因軍管時代,對外交通不便,資訊傳輸不易,金、馬創辦報紙,八十一年戰地政務實驗停止,回歸縣營,延續了這份在地報紙存在,也保存了珍貴歷史資產。在電子媒體部份,八○年代有線電視開放,民間業者成立頻道系統,雖慘澹經營,其於一份理念,建構了全島收視系統,也開創了地方電子媒介的窗口。
在網路媒介方面,民間有志之士成立資訊網站,雖備極艱辛,基於一份執著,打開了地方言論市場,也帶動了各網站的建置。在廣播媒介部份,在軍方馬祖廣播電台走入歷史後,今年在各界期待下,馬祖生活資訊電台順利開播,雖刻苦籌設,基於一份使命,開立了民間傳播「發聲」,也完備了馬祖媒介生態,豐富了地方生活內涵。
由於傳播科技日新月異,平面報紙、期刊、廣播、電視與網路結合是必然趨勢,如上線電子報、網上同步廣播等,已成為跨媒介的作業平台,並與閱聽人的互動更加緊密。
現今,網路時代的到來,它是一種革命性的生產力工具,更是廣泛流通的渠道,同時打破了原有報紙的單向傳播,最主要是活絡了意見自由市場。
民主最珍貴的地方,在於人人可以表達意見,這也是最基本的自由,網路的平台,提供了傳播者與大眾之間互饋的管道,大家有事發表、傾吐、建議均可透過其管道表述。不過,言論自由仍有其規範,若涉及法律,也是十分棘手,且不勝其擾。
地方由於環境使然,興訟不盛,不少言論易於涉及個人隱私權及構成毀謗,不僅發表者得負起責任,設站管理者不做約制,也連帶麻煩,同時發表文章流於人身攻擊、謠言等,久之,不但缺乏公信力,也易受大眾質疑。
平情而論,地方法治觀念不足,久之也流於疏忽,或許一時不慎及受情緒影響,以及查證、查真不充份,公開傳述言論文件,涉及至對方,只要對方提起告訴,雙方糾結由此而起。因此,發表、傾吐或「吐槽」,大家要謹慎,不可一時衝動而惹麻煩。
馬祖資訊網站在今年改版之後,也一再重申發表文章的管理規則,主要也是為維護優質的討論空間,以及善盡媒介守門人的角色。
民主社會有多元化聲音,傾聽不同聲音,是進步的動力,我們不是堵塞言論渠道,而是鼓勵、倡導優質言論、理性聲音,並力求雙向平衡、雙向報導、雙向溝通,讓意見自由市場正常良性化。
共同倡導優質言論、理性聲音/馬祖傳播媒介型態多元化之可喜
- 200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