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發現,不但打響了馬祖生態旅遊版圖,也驚艷國際鳥類舞台;在這光環之後,初證罕見的「大場雌光螢」蹤影現身東莒,為馬祖再創第二個歷史性大發現。
在「神話之鳥」被發現之前,地方政府從事馬祖野鳥調查,主要是建立鳥類資源研究及配合觀光資產開發,竟意外發現黑嘴端鳳頭燕鷗的蹤跡,震驚了國際保育界,使馬祖成為全球注目焦點。
有海就有魚,有魚就有鳥,燕鷗也是馬祖「原住民」,早年漁民以此判斷漁汛的開始,當滿天飛舞,穿梭海面,就是魚聚的徵象,漁民在過去也偶捉帶回給孩子玩賞,我們統稱「海鳥」。
有調查就有發現,有發現就有驚奇,若沒有野鳥調查的工作,就不可能有神話之鳥出現。當完成無人島礁上的燕鷗拍攝紀錄片,進行影片鑑識時,發現數隻不同於一般燕鷗的嘴色,經國內專家連繫國際專業教授、研究學者,證實為已瀕臨滅絕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一炮而紅,並視為奇蹟。
現今,繼「神話之鳥」大發現之後,東莒發現「大場雌光螢」,經送檢及專家前來馬祖實地初鑑,初步證實為罕見的「大場雌光螢」,目前他們進一步建立聯繫通報,再做詳查鑑定及確認。
有發現更要調查,地方公部門此時應擔任主導角色,推動組成專家鑑定小組進駐實地調查,以作完整紀錄及調查報告。同時,推動東莒生態環境的保育,以及維護工作,讓「大場雌光螢」有個安全的「家」。
馬祖生態雖未遭大肆破壞,但現在大家更要有保育觀念及共識,公部門在這方面也要著力,透過宣導行動,給鄉親一種新的教育。如早年因環境髒亂,噴灑殺蟲劑(DDT)是最下策的解決方法,雖然殺死蚊蠅,也破壞了生態平衡;還有大陸漁船的炸、電魚,破壞了漁資源,也使海鳥生存條件面臨浩劫。
四面環海,綠化成功的馬祖,又不同於台灣的生態環境,生態旅遊的發展是一個利基點,以「發現」實現「發展」,如昆蟲、鳥類、海洋生物等研究調查,關心的鄉親也大聲疾呼,期待觀光、建設部門在推動景點開發之時,不要忽略了生態的開發、保育,才是觀光願景的正本清源之道。
在日本的一個僻壤之地,為發展觀光,住民左思右想,就是沒有可供宣傳、開發的賣點,後來想出以賣星星而竄紅,規劃為觀星勝地。連星星都能賣錢,更何況馬祖擁有大海、聚落、生態資產,但要看如何導引、如何開發。
地方自治之後,民間新興力量崛起,社區意識建立,各地社區發展協會相繼成立,他們熱心營造家園,開發資源,發現成果,值得我們誠摯獻上一份敬意。東莒發現「大場雌光螢」,就是一步一腳印,投入社區,關心家園,發現家園的最佳詮釋。
一步一腳印 發現馬祖/從「黑嘴端鳳頭燕鷗」到「大場雌光螢」的大發現
- 200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