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無價之寶,保育、當務之急

  • 2004-04-23
 一隻懷有身孕的海豚,行經三連嶼附近海域時,被大陸漁民捕撈而死亡,造成一豚兩命的慘案,這是海豚的不幸,也是生態的災難,更是地區的傷害。生態保育是世界文明國家共同的語言,海豚、野鳥、植物,都是生態之寶,我們能夠擁有它,是地區最大的福分,也是珍貴的資產。因此,不論站在何種立場,都要全力做好生態保育工作,動物和植物都一樣,唯有如此,地區才有發展和希望,馬祖形象也才能確立。
 這隻屬於保育類的海豚,何其有幸能夠在大海中遨遊,又何其不幸遭到傷害,這是人類貪婪的一面。我們在報紙中,看到已經氣絕的海豚和一堆鐵器的畫面,豈止是傷感,更是觸目驚心,這件慘案固然不是地區漁民所為,但是已讓我們蒙上破壞生態的惡名。當然,我們的海域如果能夠善加維護,或許海豚就可以逃過一命,地區也能減少一次遺憾。
 海島的馬祖,不但擁有廣大的海域,島嶼的植物也很豐富,大家耳熟能詳的燕鷗,經由政府的宣傳,已經成為馬祖的代名詞,「燕鷗的故鄉-馬祖」在國內外享有某種程度的聲譽,特別是黑嘴端鳳頭燕鷗的出現,更為馬祖推向世界保育舞台。至於島上植物,經過專家學者調查,發現多達數百種,其中不乏珍貴和保育的植物,不論是天上飛的,海上游的和陸上生長的,都是我們的瑰寶。
 有關生態保育工作,近年來地方政府和民間做了很多努力,也有不少成果,不過這項工作涉及層面很廣,需要各方面配合,重要的是用心,相關單位必須拋棄本位主義,對於相關法令認真執行,才有實質的效果。
 海豚,是大家熟悉的動物,很多鄉親親眼目睹其芳蹤,在海洋遊樂場中,更可以看到生動的演出,技藝超強,然而卻很少觸及保育這檔事。海豚一旦出現在地區海域走動或是發生事故,往往束手無策,這是地區生態保育工作的漏洞,今後應該比照台灣縣市,將海豚保育列入行政體系,維護海豚安全。
 燕鷗,是地區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野鳥,馬祖因為燕鷗而成為國家第十二處野鳥保護區,這是一種榮譽,也是一份責任,如何提供燕鷗良好的生活環境,是相關單位思考的方向。遺憾的是,由於沒有做好海上保護工作,導致燕鷗頻頻遭到騷擾,也因此燕鷗數量有日趨減少的趨勢,這是警訊,不能等閒視之。
 植物,連江縣政府對於地方珍貴或列入保育的植物,規定不得破壞和攜帶出境,但是,軍民似乎不太理會,依然我行我素,政府有必要加強執法,以收遏阻效果。
 地區因為長期實施軍管,地方雖然失去自由,卻也保有比較完整的生態,是不幸中的大幸,這項成果值得珍惜,而用心和執法,則是避免生態浩劫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