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關懷 全民監督/從地方環保、生態維護,呈現民間力量崛起

  • 2004-04-24
 地方自治之後,民間力量崛起,對自己家園的周邊生活事務更加貼近,這是可喜現象。民間從聚落保存運動擴展至社區意識建立,再到關懷、監督行動,成為全民動員指標性的表徵,更值得喝采。
 隨著體制變革及傳播新科技,經由網路平台,民眾透過網站及上線電子報,快速傳遞資訊,使得媒體不再是單向訊息,並藉由閱聽人回饋及互動,強化了輿論力量,也豐富了傳輸內容。
 最近在關懷鄉土部份,如重現鐵板官帽山風華至東莒大埔「魚路古道」遺跡,藉由住民關懷,喚起了動員力量,不但改造家園,也增添旅遊資產。
 再說環境保護方面,如軍方據點亂拋垃圾於山谷,形成「垃圾瀑布」般,不但成髒亂死角,也是環保破壞兇手,我們不容許其行為,更要加以嚴厲處罰。不單是東莒,其他各島皆有,我們也籲請防區進行宣教,違者其部隊主管給予行政處分。
 還有,大陸海漂垃圾的嚴重性,不但汙染環保,也破壞了海洋生態,許多保育類的海上動物瀕臨滅絕。由於,對岸缺乏環保意識,沿海一帶的居民及海上漁船垃圾直拋大海,在潮水遷動下,帶給馬祖堆積如山的保麗龍、瓶瓶罐罐。其實,此間環境管理單位也多次向大陸福建當局反映,希望建立連繫窗口及處理機制,但對岸宣導及行動力不夠,任其破壞,主要也是他們環保意識不足。
 另外,八八坑道前的看板突兀,也是經由民眾透過全民監督的力量,經由網站發表,引起熱烈迴響,並由媒體追蹤報導,酒品廣告看板已收起,我們進一步希望中華電信看板也能重新思考,順應民意。
 在生態保育方面,一位女老師護送露脊鼠海豚全紀錄的發表,雖只是個人對生態的使命感,卻激發大家的警覺,對地方珍貴資源的維護責任。
 以上都是全民一起監督及關懷生活周遭事務的影響力,經由反映渠道,引起大眾的關切,同時為媒體提供最佳資訊,進而擴散共識的建立。
 大家生活在島上,不分彼此,都有義務、責任為這塊土地耕耘,在反映事務及興革意見,只要是正確、客觀及大多數的公眾利益,都會得到掌聲。
 我們樂見社會這股全民監督、全民關懷的力量升起,多一份關懷,社會多一份平和;多一份監督,地方多一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