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再度執政之後,是否在馬祖設立地方黨部,目前尚未明朗化,不過,民間媒體馬祖通訊社論論述「不要排斥民進黨」,引起廣泛討論;其實,大家應以平常心看待,現在大多數的民眾對黨的色彩已淡化,黨的影響力也已削弱,投票的取向也取決於自主性。
回顧馬祖過去四十年的歲月,在國民黨主政時期,因歷史背景、環境,黨、政、軍一元化領導,防區司令官兼政委會主任委員之外,還兼馬祖黨務特派員,大權一把抓,不論任用、選舉,必須入黨,尤以選舉只要黨提名就等於當選,如今時空改變,這個「護身符」已大大失效。
現在的民眾對黨的色彩已淡化,主要民主政治的實施,政黨是民間政治團體,不像早年強迫入黨,現今反而入黨是個「負擔」。至於,黨的影響力削弱,現代民主社會,政府是國家的機器,黨部是黨的機器,兩者涇渭分明,各自運作。再說選舉,過去參選人爭取黨提名爭得頭破血流,如今在台灣可能黨提名還有效果,在馬祖尤以基層選舉如議員、鄉長選舉,鄉親均以「六同」為取向,黨的影響力極為微弱。甚至,立委、縣長選舉,黨的提名,只是代表性的增強,最後還是個人的紮根、人脈。
最近,引起討論的「樂見民進黨儘速成立馬祖地方黨部」、「不要排斥民進黨」話題,坊間正反各半的兩極評價,也是正常現象,我們也可以理解,不過,也不必泛政治化,臆測他人動機,其實是議題討論。
民進黨要不要在馬祖設黨部,這是民進黨中央的自我考量,考量的是需求性、功能性,還是代表性。以需求性來說,增加黨員人口市場,並不樂觀;以功能性而言,增加票源,也是有限;而以代表性來論,也只具有指標作用。
民進黨在馬祖有沒有市場,這要看執政黨的民進黨政府如何做,及施政整體表現以及對馬祖的關愛程度。我們要不要排斥民進黨,也是要看馬祖民眾對該黨執政成果感受及兩岸關係,以及金馬定位等。
至於,設立黨部對馬祖多了「管道」,以現今地方性黨部地位、功能、影響力,一般人持保留態度。
在政黨輪替之時,因長期在國民黨執政之下,驟然換成他黨,在沒有「淵源」下,很多人會惶恐以後補助建設怎麼辦,看看這三年的地方補助及重大建設經費,一毛也沒少。我們要的也不多,當然,要大餅也不可能,目前國家財政緊縮,排擠效應是必然的,我們這三年,走得很順暢,地方與中央管道也維持連繫管道,按正常行政作業運行。
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政黨輪替也是必然的,最重要的是制度建立,跟那一個政黨執政沒有很大影響;有沒有市場、要不要設黨部、要不要排斥,要看執政黨自己的成績及民眾感受。
民進黨與馬祖 平常心看待/論設立地方性黨部功能性、代表性、影響性
- 200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