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從解嚴後開始,縣長民選等地方自治機制的改革,才出現民意暢達、人權保障和思想言論毫不受阻的民主生活方式。儘管伴隨自由發聲而出現部份不當失據意見或陳述,但至少人民暢論公共議題。不過,值得公部門思考的是,體制外的反映管道暢通活絡,而體制內申訴渠道卻是堵塞沉沒。
自民國八十一年戰地政務終止,回歸地方自治,人民過去沉澱的愁緒迸然而發,加上自治伊始,百廢待舉,不滿的聲浪更是喧騰,這種人民覺醒的力量,加速了地方改革和前進,也逐漸凝聚共識和力量;轉眼之間,十個年頭流逝,走出了馬祖第一個的自治十年。
言論自由是憲法所保障的,過去在軍管時代,不但言論受到箝制,連思想也受到宰制,整個意見市場被消滅,民眾有冤情,無從申訴,有意見也無法表達,既使是良性、合理的建言,在封閉氛圍裡,也被視為「異議」與雜音。在開放解禁之後,傳播新科技發達及網路的便利,形成百家爭鳴的多元化言論市場,尤以網站開講成為民眾傳播心聲的第一選擇,大家透過意見發表,共同討論,形成一股媒介影響力。
透過網路來傾訴、反映、建言或是吐槽,它提供了民眾互動、溝通的作業平台,反映了社會底層的聲音,同時傳遞訊息、資料,有它的正面功能和價值。
人們透過便捷、快速及互動性強的作業平台,傳達資訊、言論、意見等,並藉由網友間的相互提供意見、訊息,經獲得廣泛討論、提供經驗,使事件愈見真相,事理愈見清明。由於社會多元化,固然會產生一些個人情緒性意見、或惡意攻訐、或是扭曲事實,或是不明事實真相的陳述,或是利用傳播打擊異己,或製造假象傷害,但重要的是在於管理及約制。近年,上述人身攻擊的言論已不見,形成良性的言論表達空間。
近年,在開講網站訂定言論「遊戲規則」之後,也出現良性元素注入,公部門開始針對民眾陳述的意見、反映,不少在第一時間即予回覆,給予說明過程及事件真相,並使事件予以澄清。這種互動的作法是正確的,因民眾有知的權利,公部門當給予解釋說明,不能漠視個人的權益或言論意見。另外,公部門也開設網站信箱,接受民眾探詢及反映,除少部份有專人每日管理之外,大部份網站信箱任其荒蕪,難免令人詬病,也形成體制外的反映聲浪湧現,的確值得所有公部門思考、檢討及改進
民眾的每一件小事,公部門都要把它視為大事,做的到或做不到都要以快速時間回覆,既使是一通電話,民眾也會感覺受到尊重,既使是礙於法令難以做到,民眾會諒解,這樣一來,建立了互動雙向通路,民眾有意見自然循體制內的反映渠道向公部門提出,也是最快的訊息傳遞通道。
今天,公部門的反映渠道堵塞沉沒,有關主管部門要予解析問題癥結,並規劃建構暢通雙向管道,讓民眾有話直接擲入體制機構的信箱,獲得最有效的解決方式,為地方政府形象加分。
建立暢通的體制內反映渠道/各公部門應重視民眾的每件小事
- 200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