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動,地方社會充斥著一股唯我意識及佔有心態,有形地造成民間失序現象,無形地削弱永續發展共識,這些社會成本的付出,是馬祖內耗的最大元兇。
自戰地政務解除,回歸憲政常態,金馬落實民主,實施自治選舉,由人民當家作主,這是民主政治珍貴地方。同時,自治伊始,地方百事待舉,各項法令規章未臻完備,並因地特殊,確有窒礙難行之處;走過自治十年的歲月,地方雖昂然挺進,展現一番新局,但不容諱言,也伴隨而生諸多失序亂紀的弊端,帶給地方未來極大隱憂。
過去半個世紀,因時代背景,人民受到壓制,在還政於民之後,沉澱的悲情迸發,不滿的聲浪揚起,我們可以深刻理解與體會,不過,我們不能以悲情出發,而更要以寬容起步,拋棄愁緒、仇恨、釋放包容、理性,為自己家園鄉土撒下創造、突破、成長的種籽。
從島際發展情結,至社區利益糾結,再到唯我、佔有心態的發酵擴散,造成民間失序、亂紀、無律比比皆是,十年來沒有消褪,也沒有停歇。
唯我意識的催化,即以自我為中心,不論在言論、觀念、行為,均以合符自己價值為第一考量;不因自由而內化為自我修養,以公共利益為優先,也就是少一分包容、理性,多了一分不滿、憤怒,如黑函、耳語、抨擊、扭曲等波浪充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自治之後經歷大小選舉,因地方選舉文化及結構迴異,等於票票珍貴,無形拉高了選民身價,也拉大了選民胃口,凡自我意識的事務、想法、民選者不可相悖,否則以票相脅。選舉是民主政治的方式,它是以多數決定產生,而不是少數決定,同時,民選者是以整體為考量,以多數民意為導向。地方唯我獨尊意識的瀰漫,與地方選舉文化惡質化有其關聯,而民眾應調整心態,民主政治是公平、正義、法紀,沒有戰地政務時代的後門、特例。選民並非最大,不是你要,政府就給你;制度是最大,法令才是第一。
再者,佔有心態的擴散,是地方內耗及阻礙的最大兇手,以土地佔有、空間佔據最為嚴重。從民間建屋來看,近年各鄉村大興土木,在自己土地起厝,留守家園,這是可喜現象;但是不留行路空間,有的蓋到馬路或人行道上,也有其旁的公共空間,搭起蓬架或鐵皮,不但造成亂象,連左鄰右舍的呼吸空間也被壓縮。還有,山坡地濫懇佔為己有,連海埔新生地填出,也有人申請登記,那原是海灘澳口,怎是私有土地,真令人不解。
一個地方競爭力的升級,固然公權力展現是第一要務,住民守法性、共識性及包容力、行動力,也是重要元素。
地方自治第一個十年,轉眼之間流逝,我們希望紛紛擾嚷的情緒,唯我佔有的心緒,等待觀望的思緒也隨之流去消逝;我們期待第二個十年,則是共識的昇華,力量的升級,願景的升起。
人民有要求 也要自我制約—地方競爭力要上下共同揚升
- 200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