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竿山隴的介壽堂,經過整建之後重新開放,主管單位強調「老店新開,風華再現」,是政府的成果,也是鄉親的期待。未來如何有效運用這個演藝場所,不僅需要主管單位努力,更要鄉親支持和配合。一個社區不能缺少演藝場所,這個資產是屬於所有鄉親的,也需要大家一起來關注;不過,以政府的資源和力量,往往是力不從心,而民間有專業也有活力,如果能夠借重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我們也希望目前存在於各鄉的老舊電影院,均能比照介壽堂,讓它「老店新開、風華再現」。
地方自治以來,政府為文化建設投入不少心力與資源,促使地區藝文活動在質與量方面,都有明顯的提升,尤其是各鄉民間文化機構紛紛設置,使多元的文化能夠在基層生根。這些民間組織,在大家用心和努力下,都有不錯的效果,難得而珍貴。然而,藝文活動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演藝場地不可或缺,目前只有南竿本島擁有展演空間,馬港原有社教館和清水民俗文物館的演藝場地都不錯,現在又增加了介壽堂,未來能以不同的性質文化需求達到目的,更重要的是,一項設施完善的場地,可以提升演出水準,讓觀眾印象深刻,得到心靈的滿足。但是離島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北竿是全縣的第二大島,卻缺乏一處像樣的演藝場,東莒、西莒更差,倒是東引是個例外,原有電影院在軍方斥資整建後,內部設施也有改善,現在提供民間使用,軍民雙方均受益。
軍管時期,各島都設有電影院,曾經風光一時,現在不再放映電影,僅能偶爾作為軍方集會之用,這些建築物由於年久失修,顯得十分破舊,地方政府基於演藝場地需要,屢次向軍方提出要求,希望交由地方整修,然後軍民共用,產權歸屬還在其次,可是國防部心態保守,遲遲沒有回應,不但傷害到軍民情感,也影響藝文活動,令人遺憾。這些電影院位置適中,是非常理想的活動場所,今後仍應繼續協調,最好能夠比照介壽堂的做法,達到風華再現目標。
介壽堂曾經因為停放電影而關閉多年,在重新啟用之後,會不會因為缺乏演出活動又要面臨關閉的命運呢?鄉親似乎不太樂觀,地區在一年之中,又有多少藝文活動使用到介壽堂?以現今藝文活動數量來看,演出機率不高,介壽堂大部分時間將要關閉,再者,政府人力不足,維護工作也是問題。為此,政府應該思考委外經營的可行性,民間具有專業,也充滿活力,他們會動腦筋、想辦法,如果能夠委外經營,不但可以促使藝文活動多元化,而且讓介壽堂發揮更大的效益,政府也可以減輕負擔。
日前連江縣政府將「枕戈待旦紀念公園」委外民營,順利發包出去,成為公產民營的範例,儘管文化設施的功能不同,經營也比較困難,然而,「重獎之下必有勇夫」,政府的誘因很重要。我們期待介壽堂「風華再現」,未來更多元經營。
介壽堂「風華再現」,需要多元經營
- 200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