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立醫院,日前完成首例全子宮切除手術,病患已經康復出院,顯示該院在人才培育和醫療設施方面都有成長,社會給予支持和肯定。醫療水準不僅在提供病患服務,也是一個地方進步的主要指標。半個世紀以來,我們可以從地區醫療情況看出社會成長,或許步伐緩慢一些,但是以外島馬祖有限的資源,能夠有此成果,足以珍惜。重要的是,未來必須不斷進步,再接再厲,提供人民更多、更好的醫療服務,符合地方發展需要。
所謂的醫療水準範圍很廣,可以說是經緯萬端,需要各方面資源,但是都離不開人才和設施,連江縣立醫院今天能夠在醫療水準上有所突破,就是得力於人才和設施。像是這次全子宮切除執刀的李孝醫師,如果不是在幾年前赴台深造,精進醫療知識和專業技能,大概沒有辦法承擔這項手術任務。事實上,縣立醫院醫師的素質能夠提升,就是得力於政府人才養成教育,由此,政府應該針對地區醫療需要,不斷選擇適當人員,送往國內外深造。今天服務縣立醫院的醫師,多數是由地方培育出來的,又是地區籍青年,他們學業有成之後服務家鄉,是一種愛鄉情懷,也是一分責任,更是地方的資產和福祉。
地方自治以來,地區社會朝向多元化,各項建設大步邁開,而致力醫療水準提升,是政府重點施政,投入的資源相對增加,也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們不諱言,地區醫療水準,仍然有待加強,特別是國軍馬祖醫院可能在年底撤離,屆時,縣立醫院所負的責任更大,不僅阿兵哥要來看診,各個離島衛生所的人力和設施,也要全面檢討和強化,醫療這個擔子愈來愈重,對醫院是一大考驗。
現代人生活富裕,對於健康特別重視,這種情況已經充分反應在健康檢查上。最近幾年每次辦理成年人健康檢查,到檢率都是百分百。醫療水準提升,也會讓人口回流,年來已有部分旅台鄉親,特別是老年人返回家鄉定居,他們不論基於工作考量或生活因素,甚至落葉歸根,然而有一項基本要求,就是醫療服務。以現今馬祖的生活水平和交通狀況,幾乎和台灣不相上下,如果醫療水準也有表現,住台灣或住馬祖,差別不會很大。為此,我們現在強調人口回流,永續經營,必突破醫療瓶頸,一但鄉親沒有生病的恐懼時,對家鄉的認同感和喜愛程度將會更高。
地方醫療設施,曾經走過艱辛的歲月,鄉親也感受今天醫療水準的提升,我們肯定政府近年來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不過,醫療仍然有待改善。儘管海島的馬祖,推動醫療工作,的確面臨許多問題,也不易解決,但是,如果有心並投入更多資源,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因此,政府的作為和鄉親的支持,乃是醫療水準能否提升的關鍵。基於此,我們希望今後在人才培育和設施強化方面,能夠繼續推動,馬祖醫療即使做不到台灣一流醫院的水平,至少也要也讓鄉親安心,免於生病的恐懼,縣立醫院再接再厲,任重道遠。
突破醫療,縣立醫院再接再厲
- 200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