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的馬祖,海域是地區產業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憑藉,如此重要的資源,由於政治等種種的因素而受到限制和禁用,兩岸政府對水域各有主張,影響地區整體發展,鄉親好生無奈。以往的風風雨雨讓它過去,現實環境才是重要的,因此,對於兩岸所謂的中線,不妨暫時擱置,建立互信基礎,以有效打擊犯罪,維護海洋生態之完整,對雙方都有益處,是值得考慮的方向。
最近有關兩岸中線問題,新任國防部長李傑首次在立法院公布其經緯度後,真相大白,也引起國人興趣與探討,而在兩岸所謂的主權爭議中,金門和馬祖處於敏感位置,格外受到矚目,立委建請政府檢討金馬外島禁止、限制水域,朝向訂定兩岸特別協議,暫時擱置主權爭議,藉以建立兩岸互信機制,達到和平水域的目標。如果以現實環境考量,這種以互信取代爭議的做法,是值得考量的,畢竟金馬與大陸只有一水之隔,於小三通後雙方往來更為密切,建立水域互信,充分使用海洋資源。
金門與馬祖,早年在兩岸軍事對峙年代,成為防範中共進犯的第一線,也曾發生戰事,軍民各有死傷,是名副其實的戰區,正因為地理位置重要,金馬與大陸之間,設有所謂的管制海域,在我方管制的海域內,絕不讓敵軍越雷池一步。但是,我國所頒布的領海基線,卻有不同的定律,根據立委提供的資料,政府於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二十一日公布實施的「中華民國領海和鄰接區法」及翌年二月間公布的「中華民國第一批領海基線、領海及鄰接區外界線」中,範圍卻未涵蓋金馬外島。這是政府的疏忽還是有意?這個法規於公布的當時,曾經引起外島民眾的反彈。
長久以來金馬民眾為了國家生存和經濟發展,做了重大的奉獻與犧牲,然而「船過水無痕」,隨著歲月的流失,金馬的重要性也為之暗淡,今天的外島顯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觀中共於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五日頒布「領海及毗連區法」,倒是把金門、馬祖、東引、烏坵全部劃入其內線範圍,現況是,中共已具國際法上法律管轄地位,我國只有「有效管轄」,不具法律管轄效力。這種違背常理的做法,金馬人充滿無力感。
過去因為敵對狀態,兩岸互不承認其主權,政府並且劃定禁止、限制水域,現在應該回到現實環境看問題,兩岸已經實施小三通,彼此之間互動愈來愈密切,正因為往來熱絡,衍生許多問題,不僅出現毒品交易,而且海上漁事糾紛更多,如果能夠暫時放下主權爭議,訂定特別協議,經由雙方協商,共同打擊海上不法情事,對兩岸治安以及海洋生態,都有正面的意義。
環境在變,過去訂定禁止和限制水域作為兩岸區隔,有其時代背景,現在兩岸已經互動,相關政策應該改變,以符合彼此利益和發展。
解除外島禁、限制水域,不妨考慮/兩岸協議,以互信暫時擱置「中線」
- 200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