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設施有其時效性,當戰略價值不再時,即使曾經被列為極機密、極重要的軍事設施,也會走入歷史,甚至變成廢物,這種情況全世界皆然。馬祖走過半個世紀軍事管制,軍事設施自然不少,現在由於大環境因素,有些據點、陣地或心戰設備失去價值,北竿播音站就是其中之一。軍方如果能夠把這些不再使用的軍事設施移撥給地方,成為觀光資源,「舊瓶裝新酒」呈現另一種風貌,它為地方帶來的經濟利益,可能勝過從前的軍事用途。其實,在國軍實施「精進案」之後,官兵人數和裝備大幅減少,缺乏能力兼顧各項設施,未來開放或移撥地方乃大勢所趨,因此,軍方不妨「做個人情」,既能贏得友誼也受到肯定。
地方自治以來,有關軍事設施開放問題,一直為地方各界所關注,期間國防部、陸總部以及馬防部,也表示誠意,釋出不少設施,成為地區主要觀光資源,但是仍有開放的空間。馬祖發展觀光業的三大主軸,軍事、人文和景觀,軍事設施列為首要。我們知道,馬祖曾經是軍事要地,又是反攻大陸的跳板,如此濃厚的軍事味,觀光客當然會有興趣,他們來到馬祖,如果看不到軍事設施,必然感到遺憾,憑弔戰場人人有之。
在地的鄉親,長久以來和軍方接觸,中年以上的民眾且參與軍事勤務,因此,大體來說,他們對於軍事設施和價值大略瞭解,當然瞭解何者重要,何者無用,現在提出開放軍事設施的要求,必然是失去軍事價值者,像是播音站和北海坑道等,這些設施如果長期不用,將成為垃圾堆,地方環保單位是不會坐視不管的,軍方難逃被罰款的命運,豈不得不償失。
在軍管時代,軍方基於鼓舞士氣,特別強調「軍民一家,互助合作」,今天固然軍政分治,但是這項傳統精神,應該繼續保持,我們非常慶幸的是,最近幾年,防區在馬防部司令陸華寧領導下,軍民之間互動非常密切,軍方能夠針對地方需要和要求,提供許多支援,為軍民合作做了最佳的詮釋,也得到民間的讚譽。事實上,馬祖彈丸之地,軍民合起來也不過萬把人,有什麼條件分開,今天在這塊土地上的建設以及發生問題,軍民不能置身事外,相對的,軍事設施開放,也和軍民有關,機場、碼頭、道路等資源,那一樣獨厚老百姓?軍民都在共享。一項老舊或不用的軍事設施,經過地方政府整建,賦予新的生命,不但成為觀光資產,也能讓人感受當年國軍經營戰場的艱辛以及官兵對國家的貢獻,意義非凡。
號稱東南亞功率最大的北竿播音站,曾經有過風光歲月,凡是政府重要官員來到北竿,都會前往參觀,並給予肯定和鼓勵。現今,儘管因為大環境改變而使其軍事價值失色,但是如果軍方能夠釋放出來,並加以整頓,不僅讓它風華再現,在經濟利益上,也能創造另一高峰,「軍事走向經濟」,正是地區環境變遷的寫照。
開放播音站,大勢所趨
- 200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