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人民權益,是民主政治基本價值,然而,爭取權益有不同的方式和做法,如果能夠理性訴求,充分表達意見,引起各界重視,進而達到目的,可以指為成熟民主的表現。地區於終止軍管後,鄉親為了權益,常有訴求行動,可貴的是,過程大致平和、理性,這是社會和諧進步的最大動力,而且凸顯鄉親民主素養。
每年六月及十一月,這段時間,縣議會和鄉代會分別舉行定期大會,社會充斥著一股濃濃的民主政治意味,民意代表進行各種議題的質詢,官員也要做出具體的回應,整體而言,民意的訴求,都離不開地方建設和人民權益,官員和民代之間的對話,把問題搬上檯面,彼此有了共識,多數問題也得到解決。在此同時,鄉親也會利用機會,就自己權益提出要求,像是,地區營造同業公會以及南竿馬港居民,於縣議會總質詢時,集體前往議會陳情,在縣議員關注下,得到正面的回應。其次,夏天到來,莒光地區常有跳電情事發生,當地民眾非常不滿,縣議員適時反映,促使台電加強機組維護和改善,如果鑑定確實,台電願意賠償用戶損失。凡此,均能凸顯馬祖民主政治的可貴,有助於問題的處理和解決。
政府處理公務,事業單位服務用戶,職責所在,他們固然盡心盡力,朝完美的方向努力,可是,許多事務受限於主客觀,有時是力不從心,況且人非聖賢,偶爾出些差錯,也在所難免。像是台電無預警停電,這種情況不是馬祖才有,即使是國際都市,如美國紐約也曾發生大停電,重要的是如何善後,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於問題發生後,便會立即且深入檢討,力求改善,例如停電,他們從機組設施和維護中,找出問題癥結所在,並迅速處理,避免未來再有類似事件發生,再方面對於用戶的損失,也會積極展開賠償作業,使停電為社會造成的衝擊減到最低,這些案例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鏡。
其次,人民的需求各有不同,在得不到政府或相關業者回應的情況下,各種訴求應運而生,外國情形我們不太瞭解,台灣的訴求特別多。其實,這種情形或許是民主社會的一種現象,問題在於缺乏理性,群眾激烈抗爭的結果,常常出現流血和衝突場景,社會付出慘痛的成本。反觀地區民眾的訴求,顯然理性多了,鄉親針對事務,向有關單位和企業提出陳情或要求,過程十分平和,營造同業公會如此,馬港鄉親也一樣,表現成熟的民主素養,非常可喜。
其實,地區很小,人口也不多,政府與民眾以及鄉親與鄉親之間,互動非常密切,任何問題都可以商討,大家平心靜氣,使問題得到重視和解決。其實,如果做不到,再激烈的抗爭,也無濟於事。馬祖從軍管到民主,過程漫長而艱辛,我們應該珍惜現有的民主成果。
台灣實施地方自治後,社會快速成長,尤其是經濟表現可圈可點,某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但是,他們激烈抗爭場面不足取,馬祖是一塊民主淨土,鄉親的權益應該爭取,然而訴求過程必須理性。
維護權益,理性訴求
- 200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