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區民間意識崛起,社團等組織紛紛設立,呈現前所未有的活力。其中社區協會以後來居上的姿態,在社團組織中快速成長,為鄉村建設和社區發展,賦予全新的力量。不過,這個組織分散全縣四鄉五島,各個協會的資源和作為也不一樣,如果能夠加以整合,成為一種聯盟,彼此交換工作經驗,互相鼓勵,分享成果,可以達到增進鄉親情感和資源有效運用的目的,進而加速社區發展,提升鄉親生活品質,意義重大,我們表示支持,鄉親對於社造聯盟的誕生,也有所期待。
地方自治實施後,地區各方面建設有目共睹,民間社團組織也在鄉親參與下不斷設立,地區現今各種人民團體組織,多達數十個,他們各有理念和作為,很少與政治掛鉤,是地方成長重要動力,成果普受肯定。而社區發展協會的興起,不僅能夠爭取政府資源,更重要的是,社區民眾的覺醒,他們已經知道塑造一個美麗的家園,不能全部依賴外援,必須自己動手去做,於是,一些社區民眾非常積極,他們擁有自己的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大家一起來,創造許多業績。像是南竿的牛角和鐵板等,促使社區民眾生活品質提升,而且得到政府的獎勵和資源,名利雙收。
事實上,社區發展工作和公共建設一樣,需要結合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政府資源固然有其一定程度的功能,但是最大的動力來自鄉親自動自發精神,自己去做再爭取外援,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在社區發展中,看到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以最早設立社區協會的南竿牛角為例,他們在致力社區營造時,當地鄉親並不認同,少許幾個熱心人士,為了引起居民的重視和參與,不但要苦口婆心宣導,還要以身作則,默默耕耘,現在社區意識在鄉親心中已經生根,回首來時路,這些衝鋒陷陣者,感受特別多,不過他們也在社區發展成果中,得到慰藉。
經過這幾年的摸索、用心和努力,地區社區發展已經繳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各個協會能夠針對環境和需要,推動社區工作,不論是舉辦活動或是致力建設,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向,且得到政府的支持,尤其令人興奮的是,全國各縣市以馬祖社區發展為榜樣,致力社區營造工作,中央方面也給予地區社區發展協會高度的肯定和資源的支持。
四鄉五島的社區,各有工作重點,獨立運作,很少和其他社區協會打交道,無形中拉大社區與社區之間距離,這種情況在大地方或許很正常,因為他們原本就是各自為政;然而馬祖很小,套句軍方用語必須「同島一命」,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的運用,而且經由互動、意見和經驗交流,對於社會和諧以及社區發展,都有正面的意義和功能。因此,我們以為成立社區營造聯盟,是切合環境且必要的,對於未來聯盟的作為,鄉親也所有期待。
社造聯盟,切合環境,鄉親期待
- 200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