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環保局和警察局對廢棄物進行威力掃蕩,在清除行動過程中,儘管受到一些阻力,但是在政府嚴格執法下,已經收到初步效果。在居家四周、門口前、騎樓下,廢棄物不見了,呈現井然有序的環境。清除廢棄物涉及當事者利益,難度很高,而且容易死灰復燃,因此,後續的作為才是成敗的關鍵。政府執法常常給人三分鐘熱度的感覺,希望這次處理廢棄物工作,有始有終,不但在整頓環境,更能凸顯政府公權力,馬祖良好形象為之建立。
在我們的周遭環境中,有太多的廢棄物,但是以社區或街道的廢棄物最為凸顯,處理起來十分棘手。正因為如此,近年來政府雖然在環保工作上很有績效,唯獨這些廢棄物,無法澈底消除,甚至束手無策;現今在民意強烈要求下,政府相關部門把「情面放一旁,執法擺中間」,於柔性勸導一段時間之後,前天進行威力掃蕩,充分展現政府公權力,因而收到初步效果。這項工作將繼續推動下去,政府的決心,是整頓環境衛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最大動力,地方各界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
居家四周、走道或騎樓,之所以長期被人佔用並堆放廢棄物,問題出在當事人的認知上,他們認為自己有權處理這些空間,何況這種情況在台灣屢見不鮮,因為有這種思考,才有今天的問題。地區是一個法治的社會,政府依法行政,人民也要遵守法律,所以對屬於公共空間,一定要有所堅持,不能讓民眾佔為己有,否則社會失去公平。
政府這次清除廢棄物工作,有如台灣處理違章建築,十分震撼,大家都在看,因此,政府不能「厚此薄彼」而必須「一視同仁」。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地方民情特別是守法精神,只要政府有決心,即使有些當事人不講理,也會在許多案例中,得到啟示,進而配合政府政策,把公共空間還給大眾。
同時,政府以這種作為和速度,不出個把月,這些廢棄物將會清潔溜溜,不過,如何保持成果,將是一大考驗。因為環保工作分層負責,尤其是地區島嶼分散,縣政府不可能全面兼顧,必須依賴鄉公所的力量,然而基層單位受限於人力,又有人情壓力,他們即使得到縣府授權,能夠嚴格執行嗎?不免讓人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環保局或警察局需要長期主導,促使基層配合,如提供資訊等等,縣鄉合作,共同來打擊不法。
不論如何,政府在處理廢棄物工作方面,已經跨出重要的一步,也是好的開始,我們對於主辦單位的用心,表示肯定,但是未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政府需要決心,更要各界配合,為此,我們籲請鄉親守法,大家身處法治社會,接受法律的保障,也有遵守法律的義務,隨意堆放廢棄物,是不法的行為,政府有權處理。廢棄物清除之後,使公共空間為大眾所用,環境為之井然有序,馬祖形象也提升不少,這可說是在做功德,何樂不為。
廢棄物強制清除,重在有始有終
- 200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