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重新整建,多多少少都會影響交通流暢,因此,政府基於民意需求,往往採取分段或分邊施工,以維持人車暢通。然而,這種施工方法,極為不利於工程品質,而且施工時間拉長,對行人或車輛行駛反而造成困擾與不便。如何在工程品質和縮短時間兼顧的狀況下,促使道路順利進行,是各界思考的課題。即將推動的南竿山隴至福澳嶺道路整建,民意提出許多意見,時效和品質得到多數人的支持,是很好的現象,我們以為工程屬於專業領域,專門機構設計的施工方法,應該得到尊重。
交通為建設之母,政府為了加速產業發展,於地方自治後全力於交通建設,其中道路整建是重點工作之一,全縣四鄉五島的公路網已經建立,不過使用有年,破損十分嚴重,政府逐一進行整建,經過近幾年努力,現在大部分路面已經改建和翻新,配合路邊美化工作,整建完成的道路,顯得十分平坦、美觀,帶給觀光客良好印象,馬祖形象為之提升,尚未整建的道路,連江縣政府也在積極規劃施工,希望在最短時間,所有道路煥然一新,這項投資功能很大,影響深遠。
然而在道路整建過程中,由於民意的堅持,常常出現一些奇特的現象。一條不過兩三百公尺的道路,竟然分為三四段施工,也有分邊進行,這種五花八門的施工方法,對工程進度和品質有何影響?我們以為,如果基於交通需要,卻又找不到替代道路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事實不然,民意是為了避免車輛繞道行駛或者是減少對商業衝擊,才做出這些訴求,是否容觀?工程是千秋大業,豈可遷就某地或少數民意?
其實,地區幅員有限,以南竿而言,車輛繞道半個島嶼,充其量也不過十來分鐘,至於施工期間對商業的衝擊,應該也不大,我們重視的是工程進度和品質,特別是品質,好不容易將道路重新整建,如果品質依然不佳,不但浪費公帑,路況又回到原點,則是所有鄉親的損失,我們不能因小失大。除此之外,民意也希望未來道路工程,應該採取全天候施工方式進行以縮短工期,這種構想很務實也很重要,值得政府工務部門重視。台灣大都會區有關道路橋樑施工,他們多數是採取這種施工方法,廠商通常分為三班制,晝夜趕工,不會有壓力,工程進度和品質卻可以保持。過去軍管時期,軍方興建戰備工事,時效列為第一,所以要二十四小時進行,地方政府不妨參考。
道路是一個地方的門面,台灣有國道、省道和縣道之分,也由不同單位推動道路建設,馬祖的公路只有縣道,地方政府包辦。為此,縣府的作為,對道路整建和施工進度、品質影響深遠。山隴過往福澳嶺這段道路,不僅車流量大,而且非常重要;是以,未來的施工方式,應以專業為主要考量,並經由協商與說明,爭取民意支持。
整建道路以品質時效為重
- 200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