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方產業發展,政府和民間的工程愈來愈多,對於生態環境的衝擊,也愈來愈嚴重,甚至有些業主任意破壞公共資源,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實在很要不得。地區各項建設在沈寂半個世紀之後,像是一隻初醒的獅子,以雷霆之勢出發,各項建設大步邁開,全縣四鄉五島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這原本是件喜事,但是在工程推動過程中,業主或有意、或無意,破壞了生態環境和公共資產,這是馬祖整體的損失,更影響地區永續經營,政府相關單位應該深入瞭解,有效遏阻。
地區四鄉五島大大小小工程不斷,政府推動公共建設以奠定產業發展基礎,十分必要,比較突出的是民間建築,其中住宅的興建,意義最為重大。民間能夠在這塊土地上建造房屋,就有長期居住的打算,是根留馬祖的保證。我們回顧五、六十年代,當時兩岸軍事對峙,經濟非常落後,人民安全受到威脅,許多鄉親為此遷居台灣,鄉間人去樓空的情景,令人感傷也有多少無奈。他們連自己的祖產都放棄了,地區自然也就少了建築,整個環境陷入平靜,為此,我們把興建房屋作為根留家鄉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標現今正在快速提升,鄉親不論整建老房子、建築新住宅,都在為生活安定和品質做準備,一棟又一棟的樓房平地而起,建築物所象徵的意義很深遠,反應社會進步的一面。除了住宅之外,商業用途的建築也不少,人們看好未來觀光市場,這些投資案,正反應出地區商業的走向和前景。
不論是政府、企業和民間的工程,對地方發展有益,我們都表示歡迎,然而,不能因為工程而破壞了生態環境和公共資產。儘管建設和環保各有所需,或許不易做到平衡,但是如果規劃周詳嚴格,可以避免很多因為建設而導致的環保問題。整體而言,政府推動公共工程,在規劃設計時,做到環境影響評估,對於水土保持十分重視,可是施工單位、營造業者,基於監工和生活需要,往往「自作主張」破壞了生態環境。像是廠商為了施工便利,興建工務所和員工生活設施等等,選擇在森林區興建房屋,一棵棵巨大的林木被砍伐,山川為之變色,這些臨時性的場所,或許是一時的,可是林木何時才能復原?政府對於砍伐森林,訂定有罰則,但是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顯然束手無策。再者,我們也看到,一些巨大且突兀的鐵皮屋在路旁出現,根本不把生態放在眼裡,甚至竟然破壞道路旁的護欄,作為進出的通道,這種情況實在很離譜。
地區致力產業發展中,不論基礎建設或房屋的興建,都是必要的,但是,我們也要考慮生態環境,更要守法。其實,政府對於工程,有嚴格的規範,保護森林也有法則,問題在於能否落實,我們也希望鄉親勇於檢舉,畢竟政府力量有限,無法全盤掌握,結合全民的力量,有效遏阻環境生態和公產情事發生,伸張法治社會,這才是馬祖追求永續經營的基本條件。
有效遏阻破壞生態和公產行為
- 200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