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金門、馬祖地區試辦人民幣匯兌問題,在國內媒體大幅報導下,引起各界關切和討論。這個問題涉及層面很廣,特別是兩岸因素,站在地方利益考量,我們當然希望能夠及早實施,有助於小三通互動和發展。不過,這個問題,也讓我們聯想到早期新台幣在馬祖、金門管制流通這檔事。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今天新台幣不但沒有受到管制,外島還有可能成為全國首先推動試辦人民幣匯兌的地方。由此,充分顯示金馬外島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遷,意義重大,鄉親感受良多。
是否開放人民幣匯兌業務,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表示,目前法令規範已經完備,允許優先由金馬地區試行辦理,但是能否開放仍須由主管機關中央銀行和金管會決定。另一則新聞報導,在兩岸沒有簽定雙邊貨幣清算協定之前,人民幣在我國不能準用管理外匯條例的有關規定,亦即,不可以在台澎金馬地區買賣、兌換和進行其他交易。官方與媒體各有說法,為外島試辦人民幣匯兌業務增添許多變數。我們以為,兩岸金融互動十分敏感,大環境是主要因素,當環境配合時,再多的問題都可以克服,法令更能夠修正,所以,未來的兩岸情勢,決定政策動向。其實,早年金馬外島實施幣制管制,又何嘗不是情勢使然,撫今追昔,我們不勝感慨。
在早年,金馬外島和台灣本島一樣,都是使用新台幣,但是在鈔票上加印「馬祖」或「金門」兩字,這種印有地名的新台幣只能用於外島,不能在台灣流通,鄉親如果在台消費,必須兌換沒有金馬字樣的新台幣,而且有金額的限制,對此,官方管制甚嚴,有些人很有錢,又想在台灣花費怎麼辦?只有「走後門」,所以,當時台灣銀行馬祖分行很吃香,軍政首長、重要官員或商界人士,必須和銀行攀上關係,金錢才能匯兌或攜帶出境。
當年在外島實施幣制管制,固然是基於國家整體經濟考量,但是據瞭解,主要還是著眼於兩岸因素。今天政府考慮金門、馬祖地區試辦人民幣匯兌,也和兩岸情勢有關,世事真會捉弄人,前後半個世紀,物換星移,金馬由幣制管制到可能充當人民幣匯兌先鋒,外島的地位顯然提升了。我們在慶幸之餘,更要在兩岸事務上著力,促使小三通業務更上一層樓。
兩岸小三通互動日趨活絡,現今從週一至週五都有客船行駛,客源也愈來愈多,同時兩岸經貿往來也愈來愈密切,這些商場活動以及進出大陸的旅客,都需要人民幣在大陸流通,但是現在國內沒有兌換人民幣的管道,導致地下金融交易大行其道,對小三通業務影響甚大,希望主管單位瞭解其重要性,早日授權金馬辦理。
金門、馬祖走過半個世紀戰地政務,經歷使用新台幣的不便,現在政府考慮在這兩個地方,試辦人民幣匯兌業務,今昔兩樣情境,鄉親感受良多,卻也慶幸,畢竟外島日趨壯大起來,且受重視了。
匯兌,馬祖今昔兩樣情
- 200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