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先民足跡,意義重大而深遠

  • 2004-07-27
  由桃園縣金馬離島文教協會辦理的尋找先民足跡活動,目的在探訪鄉親離鄉背井、落腳生根桃園的心路歷程,我們希望鄉親主動參與,並且擴大範圍,將所有遷居台灣的連江縣民,均列入訪談的對象,留下珍貴紀錄。其實,鄉親在台奮鬥史需要記載,馬祖整個成長過程,更要保留,地方各界特別是政府,顯然應該針對社會環境變遷,進行有系統的訪談、蒐集和整理,完成史蹟資料,這項工作意義重大而深遠,值得重視和推動。
 大環境的因素,促使早年鄉親大量遷居台灣,且以桃園為大本營,他們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面對環境挑戰,都有一段艱辛的歲月,遊子心聲,向誰傾吐,又有多少人能夠瞭解和體會,如果透過一種方式,經由當事人的陳述,把這些「可歌可泣」的事蹟紀錄下來,是真實而珍貴的,因此,我們認為這項活動很有意義,主辦單位必須全力以赴。
 人類因為歷史而偉大,今天我們知道過往種種,全憑史記和史蹟。馬祖的發展過程已經受到重視,政府和民間從各個層面切入,已有一些績效,其中尤以聚落保存最為突出,所產生的效果也最大。分散於全縣四鄉五島的閩東建築,是地區具有特色的文化資產,過去因為缺乏保護,甚至被人遺棄,導致房屋破損嚴重,在政府聚落保存政策下,使這些古老建築重見天日,不但未被時代所淘汰,更成為觀光業的要角,為地方經濟注入活力。其次,興建民俗文物館,經由文物的蒐集和陳列,使先民的智慧受到尊重和保存,該館也致力於閩東文化的研究和傳承,成為閩東文化的重鎮。還有許許多多文化活動,地方自治後,政府和民間在文化領域方面的表現,受到應有的評價和肯定。
 不過,各方在努力中,也有一些地方漏失和遺憾。回顧半個世紀以來的馬祖成長史,國軍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現今留存的史料卻很少,讓人不免有馬祖史蹟斷層的隱憂。國軍於民國三十八年進駐,又在四十五年實施戰地政務,國軍對馬祖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但是,我們卻看不到完整的資料,如果現在不加以蒐集和整理,隨著時光流失,馬祖成長過程將會出現一段空窗期,這豈止是史料的缺憾,更是馬祖的傷害。
 就在國軍進駐和實施軍管這段時間,馬祖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移民,鄉親舉家甚至集體遷居台灣各地。約在五、六十年代,地區因為政治制度以及漁業蕭條,鄉親在缺乏自由和生活不易的情況下,紛紛遷居台灣,他們多是為了生活而離鄉背井,其心路歷程,必然是令人深切而感動的,不論如何,現在他們總算熬過來了,不妨把它記錄下來,對子女以及地方社會,都具有教育和啟發意義。我們非常支持這項活動,籲請鄉親主動參與,同時也希望把編撰範圍擴大到所有旅台鄉親,他們不論住在那裡,遭遇可能都是一樣的,我們更期待各界,重視馬祖發展歷程,留下珍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