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還要回復戰地角色嗎?

  • 2004-08-02
 最近刊出的英國詹氏防衛週刊報導指出,台灣當局已經在馬祖建立了大型的導彈和雷達系統,無獨有偶,近來兩岸分別舉行軍事演習,馬祖天空也不平靜,常常見到戰鬥機呼嘯而過,卻不知是我方還是敵方的,本報以「高來高去」輕鬆形容,鄉親感受不同,莫非馬祖又變成戰地了?固然是質疑,但是精密武器和裝備部署在馬祖,便是敵人攻擊的對象,這種情況非地區之福,值得重視。
 儘管兩岸互動密切,彼此之間商務、人員經常往來,但是只要中共沒有放棄武力,就存在著戰爭威脅,金門和馬祖因為與大陸地緣的因素,現在又實施小三通,甚至有民進黨人士主張「放棄金馬」,但是這些政策與言論,在戰爭發生時都起不了作用,馬祖因為設置導彈和雷達等精密武器和裝備,自然成為敵軍攻擊的對象,我們不能忽略這種可能。
 事實上,任何部署武器的地方,於戰爭時都是首當其衝,正因為如此,當政府計畫將飛彈設置在台北市區時,立即引起市民的恐慌和反對,後來情況如何,缺乏正確的訊息。然而由此顯示,部署武器對安全的威脅。中央政府過去把最好、最強的兵力和裝備放在金門和馬祖,便是基於戰鬥考慮,的確也發生金門古寧頭和八二三等重大戰役,好不容易,金馬於八十一年十一月廢除戰地政務,回歸憲政,國軍部隊也逐漸減少,這種舉動固然對外島商業是一大衝擊,但是卻能降低軍事意味,從長遠看,未嘗不是好事。
 金馬自從社會開放並推動觀光業以來,商業型態已經明顯改變,過去以阿兵哥為主的消費群,慢慢為觀光客所取代,鄉親也漸漸接受這種事實,以往反對國軍精實案的聲浪少了,大家的思考都放在觀光產業。我們不否認,在人潮就是錢潮的邏輯中,阿兵哥不論多少,只要存在就對商業產生效益,可是鄉親瞭解此乃大勢所趨,國家政策不會改變,軍隊減少既然是遲早的事,只有退而求其次,在觀光業上另求一條出路。
 國軍部隊和金馬外島曾經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現在仍然保持良好的互動,然而感情是一回事,駐軍是一回事,部署精密武器和裝備又是一回事。本報引述美國軍事專家指出,「在距離福建這麼近的地方部署雷達,如同擁有空中預警機一樣」,台海兩軍交戰,空中預警機是主要標的,敵軍會放棄攻擊機會嗎?馬祖便有可能成為戰場,回復戰地角色,威脅性相對提升。
 金馬曾經因為是戰地,造成地方苦難,老一輩的鄉親記憶猶新,無不痛惡戰爭。現今終於能夠脫離這種痛苦的環境,朝向民生建設和觀光產業前進,這是血肉換來的果實,我們豈能再回復戰地角色?因此,地方各界固然重視國軍駐守和消費,特別是軍民感情的維繫,可是要反對精密武器和裝備部署,因為那是戰爭的導火線,把馬祖推到戰鬥邊緣。對此,我們應該有所思考,有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