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報導,由於大陸漁民濫採,地區野生淡菜越來越少。其實,自從地方開放以來,全縣四鄉五島的漁產量都在大幅降低,影響所及,地區海洋的特產慢慢沒有了,觀光業的競爭力也有可能衰退,這種問題不易凸顯,所以不太引起大眾的重視,但是它的潛在危機非常大,甚至超過其他產業發展,因此,我們需要一套辦法,以改善和解決這個已經存在很久的問題。
海洋曾經是鄉親賴以為生的地方,事實上,如果地區海洋資源不豐富,早年便不會移民到這個島嶼來定居,民眾既然是因為捕魚而來,當漁產減少生活困苦時怎麼辦?自然也會另謀出路,甚至舉家遷往他鄉。六、七十年代,地區出現「移民潮」,就是由於漁產欠收所致。當時民眾紛紛前往台灣找生活,且以北竿漁村居多,其他鄉村也不少,人口從一萬六、七千人遽降到五、六千人,馬祖為此喪失了產業活力。在往後的一、二十年中,民生經濟不振,只有以阿兵哥為主要消費的商業較有表現,政府過去「以海為田」的產業政策,被迫做了重大修正。
八十一年底,實施長達半個世紀的戰地政務終告結束,地方回歸憲政,不但社會自由開放,也為地區產業帶來新希望。許多漁民轉業,不再以捕魚為生,海洋在產業中的份量,急轉直下,漁民少了,出海機率也不多,這種改變,正好讓大陸漁民有機可乘。他們在地區警戒鬆懈的情況下,漁船傾巢而出,不但捕魚,還破壞海洋生態,炸魚、電魚加上大型拖網,魚類不論大小,無一倖免。這是地區歷年來海洋最大的浩劫,其行徑令人痛恨,現在就連沿岸海產都不放過,也要趕盡殺絕。
地區因為海水潮差大,沿岸的海產特別豐富,是地方主要特產,同時也是許多婦女的副業,遇到大潮水,精於此行的民眾,一趟海岸之行,三、四個小時,大概就有一、二千元收入,可是這種盛況不再。主要原因不外乎大陸民眾濫採,他們勤勞又專業,所到之就有如秋風掃落葉,連幼小的海產也不放過,地方民意對這個問題非常關注,連江縣政府更為重視,但是在缺乏海上維護能力的情況下,只能夠任由它去嗎?不論是海洋魚類或沿岸海產,都是地區重要的資源和特產,尤其是地區已經開放觀光,特產對觀光客具有吸引力,如果失去了它,也會縮減馬祖特色,影響深遠。
海域是馬祖的資產,我們有權利加以維護,現今大陸漁船和漁民之所以如此囂張,原因在於缺乏警戒,這個問題已經探討很久,卻始終沒有答案。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充滿期待,因為海產對地區產業發展非常重要,況且,維護海洋生態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我們今天所作的努力,也在為地球作出貢獻。
由於大陸漁民濫採,導致地區野生淡菜減少,以小看大,地區整個海洋生態均遭到無情的破壞,這種潛在影響,值得重視。
重視海洋資源流失的潛在影響
- 200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