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雷到未爆彈,需要通盤檢討與解決

  • 2004-08-22
 繼南竿東區機場出現地雷之後,緊接著西區夫人村澳口又發現兩枚六O迫擊砲未爆彈,讓人有「東西夾攻」的憂慮,不但引起鄉親高度關切,地方安全也受威脅,人們不禁要問,地區到底還存在多少炸彈問題?這個問題可能無解,因為年代久遠,大概連馬防部都不太清楚,但是應該著手調查,畢竟它關係地區安全和產業發展。馬祖已經回歸憲政且開放觀光,軍方必須瞭解大環境改變和社會現實,對於過去佈置或遺棄的地雷、未爆彈,應積極並通盤檢討處理,尋求解決之道,還給地方安全與發展的空間。
 不論是地雷或未爆彈,如果加以檢定,大概都是五、六十年代的產物,當時兩岸軍事對峙,戰情緊張,中央把大量武器運到前線,或佈雷或射擊,目的都在對付敵人,但是敵人沒有來,卻對民眾造成不少威脅和傷害,一些鄉親被地雷和砲彈炸傷,產生許多悲劇家庭,想不到這種威脅和傷害延續到現在,這個問題最近又引起鄉親高度關切,軍方豈可等閒視之。
 凡是地雷佈置的地方,就具有危險性,其土地也無法開發利用,這對幅員有限的馬祖,則是產業發展的一大打擊,地區現今觀光業快速成長,業界看好市場,多有投資的打算,但是一談到土地,問題就來了,因為馬祖能夠提供開發的土地的確不多,而且在這些土地中,又有許多地主,徵收十分困難。在澳口或沿岸,是從事服務業投資的精華地段,同時屬於公地,政府基於產業發展,自然也會適時釋出土地,由此可見解決雷區問題的迫切和重要。
 再就觀光發展層面思考,觀光業十分脆弱,禁不起風吹草動,一件食物中毒,便會導致業績萎縮;同樣的,一項公安問題,也會嚇走觀光客,這些例子經常在國內外觀光區發生,馬祖觀光業剛剛起步,應該非常謹慎,特別是與軍事有關的彈藥安全,一旦發生狀況,觀光客會有很多聯想,對於這個曾經是戰地的馬祖,必然產生戒心,觀光業將首當其衝。
 地區駐軍在大環境改變與衝擊下,裝備和任務不同了,心態與作為也有重大的轉變,像是日前發生的先總統蔣公銅像流落路邊事件,如果時光倒流,回到過去軍管年代,國民革命軍之父竟然遭到如此「待遇」那還了得,是要砍頭的,地方鄉親雖然與蔣公沒有什麼關係,卻也看不過去,我們就事論事而已。不過,鄉親在地雷和未爆彈事件中,倒是看到軍方積極作為,馬防部得知事件後立即派員處理,值得肯定。其實,軍方的態度和作為自有考量,我們無權過問,今天大家重視的是地方整體安全與產業發展,而地雷和未爆彈則是安全與產業的頭號敵人,尤其是地雷問題已經存在很久,處理起來更為棘手;為此,我們希望地方政府和民意代表再接再厲,不斷向軍方高層施壓,把這個「毒瘤」澈底割除,馬祖各項建設才能大步邁開,提供永續經營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