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政府和區漁會為了維護海洋生態,付出不少心力,除了大家熟知的打擊海上不法行為之外,施放人工魚礁以及魚苗放流也是重點工作。而魚苗放流對於近海漁產量之提升,可以產生立即且直接的效果,因此,我們支持連江縣政府每年舉辦的魚苗交流活動,同時經由活動,可以喚起大家對海洋生態的重視,很有價值,我們期望鄉親踴躍參與,為海洋生態善盡一分心力。
每年這個時期,連江縣政府都會在全縣四鄉五島選擇幾個澳口,實施魚苗放流活動,吸引許多鄉親,特別是小朋友最喜歡參加,儼然成為漁業界盛會,不僅具有教育意義,同時對於振興地方漁村,多多少少也會產生一些激勵作用。現今地區漁業蕭條,並非鄉親不再下海作業,事實上,以今天魚價之高,稍有產量,都會引起大家興趣,讓漁村恢復元氣,現今的確是因為捕不到魚,漁民才會轉業,很無奈。政府實施魚苗放流,能有多少效果,我們不太清楚,但是至少對海洋生態有利,這是不容置疑的,同時,近海魚類可以促進休閒漁業發展,值得鼓勵。
在地球上,再多的資源,都有枯竭的一天,漁產品也不例外,地區海域魚類原本十分豐富,早年政府實施「以海為田」政策,就在強調漁業的重要,多數鄉親也靠捕魚為生,然而在大環境改變下,不過數十年時間,這種榮景已不存在,人類濫捕、濫炸是罪魁禍首。為此,政府採取各項措施,不惜動用龐大的人力和物力,以防範海上破壞生態行為,海巡隊的成立和任務執行,便是向不法份子挑戰,所收到的效果差強人意,顯然還要繼續努力。其實,馬祖與大陸之間的海域如此之大,單單是地區進行生態保育是不夠的,應該結合中國大陸的力量,才有實際的效果,遺憾的是,今天破壞海洋生態者,卻是大陸漁民,說來很諷刺。
大陸漁民破壞海洋行徑,中共當局既然置之不理,我們只有退而求其次,自己想辦法改善,年來由政府或區漁會推動的人工魚礁和魚苗放流工作,就有很大的功用。在人工魚礁方面,區漁會曾經作出奉獻,他們利用廢棄車輛和空桶,製作成為魚礁於近海施放,提供魚類棲息和繁殖之地,就國內外的經驗,這種做法很有效,可惜最近以來,這項工作已經停擺,是漁業的損失。至於魚苗放流,政府十分積極,其間尤其是文蛤放養,成果最為顯著,東莒福正澳口沙灘的文蛤大幅增加,當地已經連續幾年舉辦「文蛤季」,吸引不少鄉親和觀光客,是觀光業的重點訴求之一。
促使海洋生態生生不息,是人類的責任,但是卻因人類貪得無厭,而使生態資源不斷減少或枯竭,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就海洋生態而言,防範海上濫捕、濫炸只是治標的,放流魚苗或施放人工魚礁方能治本,十分欣慰的是,地區則是治標和治本同時進行,其效果如何,固然有待評估,但是我們已經做出努力,意義深遠。
促使海洋生生不息,魚苗放流很有價值
- 200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