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郝柏村當任行政院長時,曾在一次訪馬行程中表示,「馬祖幾千個人口,蓋了機場誰來坐?能夠經營下去嗎?」他的看法和兩個問號,導致規劃中的南竿機場胎死腹中。現在機場蓋好了,每天往來台馬之間的旅客多達千餘人,而且數字還在不斷提高,這說明,只要擁有便捷的交通,就不愁沒有客源,也印證交通帶動人潮的邏輯,同時顯示郝柏村缺乏前瞻性思考與作為。
預定在下月中旬啟動的馬祖與台灣中南部航線,市場有了正面的反應,據報導,馬祖與台中航線頗受歡迎,已有旅行社加入旅遊團業務操作。高雄方面,立榮航空也進行規劃以招徠乘客,這種趨勢我們若不以「未演先轟動」形容,至少起步是令人鼓舞的。事實上,交通可以帶動人潮,是市場正常的反應,郝柏村的看法不打緊,卻由於他個人的短視,使地區觀光業發展時程為之延後,是經濟發展一大傷害。過往的事務隨著時光而去,現今討論無濟於事,也沒有意義,我們現在所重視的是,現實環境與市場的把握,不要讓機會錯失。是以,今天地區積極致力開闢馬祖與台灣中南部空中航線,不僅切合民意,而且對地區未來發展影響深遠。
在大環境改變下,現今國家各種資源分配,以台灣而言,不再「重北輕南」而是全面性的。有一種現象最為直接和明顯,就是台灣地圖版塊的陳列,原本是南北「縱」的走向,現今在某種需求與建設上,則把它改為東西「橫」的看待,像是國內媒體在考慮新聞價值時,台北和高雄的份量是均衡的,台北版的頭條,在高雄也許不吃香,新聞的編排也不一樣。其實,觀光資源也一樣,因為人們對觀光的看法相同,北部人喜歡到馬祖,中南部人難道沒有這種需求?只要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自然能夠得到回應。特別是地區過去曾經駐守重兵,在地區服役的官兵,分散台灣各地,「舊地重遊」乃感情自然流露,所以中南部未來不愁沒有客源。
當然,客源不是憑空而來,需要塑造有利的條件,交通便捷是主要誘因。儘管南北竿兩座機場設施尚不盡理想,然而台馬交通已經得到明顯的改善,再加上政府和民間業者在觀光業方面的努力,近兩年的觀光客大幅增加。地區兩座機場現有設施,還有很大的運輸與發展空間,所以,我們不僅要爭取開闢台灣中南部航線,今後也可以作為兩岸小三通空中航運的基地,如果政府政策允許的話,使政府的投資得到充分的運用,再者,今天我們致力啟動中南部航線,固然是基於地區觀光業發展,對航空公司又何嘗不是利多。立榮航空是國內航線,以各地機場營收情況來看,台馬航線顯然是最賺錢的,未來業績可以預期。
「自立才能自強」,儘管郝柏村未給馬祖關愛的眼神,但是在地方各界努力下,依然建設兩座機場,現在我們深耕中南部航線,期待更多果實。
提供便捷交通,不愁沒有客源-開闢中南部航線前景看好
- 200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