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區觀光資源中,休閒漁業列為重點之一,因為地區擁有廣大而豐富的魚場,可望得到觀光客青睞。事實上,前來地區從事海上活動的旅客的確不少,其中尤以釣魚者佔多數,這原本是好事,但是由於釣客「大小通吃」,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引起大眾重視。我們知道政府曾經頒布命令,對於垂釣所獲的魚類重量和大小,設有門檻,沒有達到規定的小魚必須放生,釣客卻置之不理,令人遺憾。我們希望結合各方力量,加強宣導和執法工作,促使海洋生生不息,達到永續經營目標。
一位網友在馬祖資訊網站上有一段生動的描述:「昨天在機場看到台灣釣客帶回去的漁獲,我的天,五公分左右的花身雞魚跟三線雞魚,二十公分左右的黑鯛、黃鰭鯛,十幾公分的黑毛,這跟大陸漁民炸魚、電魚、毒魚有啥兩樣」。往來於地區的台灣釣客很多,帶走的魚類也不在少數,網友在機場所發現的問題,不過是諸多案例之一,長此以往,馬祖再好的漁場、再多的魚類,也有枯竭的一天,這種情況比大陸漁船非法炸魚還可怕。
大陸漁船在地區海域濫捕、濫炸事件,由來已久,但在民意關切、政府重視,特別是海巡單位努力下,已經逐漸減少,現今海上雖然不乏大陸漁船活動,他們多是正常作業,基於兩岸和諧,相關單位似乎也網開一面。而海上濫炸等不法行為,目標很明顯,只要海巡隊用心,強化查緝任務,可以產生立即杜絕效果。垂釣就不同了,釣友自由行動,隨心所欲,沒有固定的垂釣位置,他們釣到什麼魚,旁人根本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執法顯然是有困難的。當然,事在人為,有關單位如果動腦筋、想辦法,依然可以收到一些效果,例如海關查緝工作。
在地區垂釣的釣客,不外乎在地和台灣釣客,在地鄉親數量有限,多數是台灣來的,他們配備齊全,所獲得的魚類,幾乎全數攜帶回去,而魚類出境必須經過檢查,不論乘坐海上或空中交通工具,都要通過關卡,政府可以有效掌控。垂釣得來的魚類容易分辨,凡是沒有達到重量和長度的小魚,執法者能夠依法沒收,這對釣友而言,是一種處罰也是一項教育,當他們瞭解地區相關規定且嚴格執行時,自然就會有所顧及和警惕。 其次,連江縣釣魚協會已經成立,會員遍布全縣四鄉五島,他們熱衷於釣魚,自然也珍惜海洋資源,大家應該以身作則,自我規範,以產生示範效果。
隨著地方開放,海上休閒活動,愈來愈受歡迎,這對地區觀光業是一大鼓勵,而在海上活動中,垂釣是熱門項目,參與的人士很多,我們應該提供他們安全的環境,但是對於他們獲得的魚類,也要加以瞭解和規範。畢竟,馬祖是一個法治的地方,政府已經公布的法令,就要嚴格遵守,更重要的是,海洋資源十分珍貴,不能漫無限制的捕撈,讓它生生不息。
釣魚,不能漫無限制,應該有所規範
- 200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