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電力公司馬祖區服務處積極推動下,地區電力線路逐漸地下化,這項成果固然距離鄉親所期待的沒有電桿時代,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但是,我們瞭解線路地下化涉及層面很廣,不是一時之間所能完成的,不過事在人為,只要用心經營,就有實現的一天。馬祖經由社會開放和觀光業發展,已經成為國際性島嶼,自然景觀和社區秩序之維護,不僅關係著觀光業成敗,對於馬祖形象也有直接的影響,而電桿林立則是景觀的殺手。因此,我們希望有關單位再接再厲,以前瞻性的作為,促使沒有電桿的時代早日來臨。
本報發自北竿報導,當地首善之區│塘岐村,正在進行中的電力地下化工程,已經完成家戶供電線路的轉換,預估在半年之內,所有電桿將在村莊內消失,這可能是第一個沒有電桿的社區,令人十分羨慕,塘岐做得到,其他地方自然也不困難,重要的是經費與作為,台電馬祖區處顯然居於關鍵地位。
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品質,都不能缺少電力,因此,供電是人人歡迎的,電桿卻是大眾所排拒的。我們在新聞媒體中,常常發現台灣民眾因為反對電力設施的裝置而起抗爭事件,為台電帶來很大的困擾,甚至因此導致電力開發的停滯。馬祖民情比較保守,鄉親非萬不得已,對電力建設大致都很支持,這是地區電力快速成長的主要原因。至於電桿設施,其安全性如何,我們並不瞭解,也不便下定論,然而,電桿對自然景觀和社區秩序的傷害,則是不容質疑的。在國內,許多新興的社區,已經看不到電桿了,一些建商也以享受無電桿的生活環境,作為訴求的廣告,得到消費者的歡迎,顯見人們對電桿的排斥,民意動向,相關單位不能忽略。
近年來,台電馬祖區處在線路地下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大家看得到。以南竿為例,山線的電桿多數能夠配合道路整建轉入地下,其他各島也有建樹,由於地下化工程進展順利,不僅提升供電安全標準,而且停電機率也大幅減低。現在即使颱風來臨,照樣大放光明,沒有民怨,台電員工也輕鬆了,電力地下化真是好處多多,南竿山線的表現有目共睹,社區和村莊卻毫無動靜,令人遺憾。在鄉村尤其是一些強調社區營造和聚落保存的村落,在古樸的閩東建築群中,竟然摻雜那麼多電桿,非常不協調,而突兀又紊亂的電力設施,嚴重影響景觀,更為人所詬病。當然,我們也瞭解,線路地下化不是一蹴可幾的,特別是經費的配合,但是,政府和業者如有前瞻性的規劃和作為,成果是可以預期的,地區能夠在短短幾年之內,完成這麼多線路地下化,那是怎麼做到的?
一個地方進步,是多方面建設的累積,充裕的電力具有正面功能,而社區或村落的電桿,則是一種負面。我們肯定台灣電力公司馬祖區服務處過去在線路地下化的成效,但是必須再接再厲,希望能夠比照北竿塘岐的做法,鄉親期待沒有電桿的時代早日來臨。
期待沒有電桿的時代早日來臨
- 200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