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觀光業起步不久,在服務性商品資源方面十分有限,如果觀光客增加太過迅速,將會導致應接不暇,服務品質降低,觀光客權益也受損,更傷害馬祖整體形象,影響深遠。因此,我們在致力客源開發之時,也不能忽略服務業質與量的提升,唯有客源和資源相配合,才能在穩健中求發展,這是現實環境考量,政府和民間必須要有前瞻性的思維和作為。
在各方努力下,年來地區觀光客大幅增加,為觀光等相關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榮景;現今,政府和民間業者「打鐵趁熱」繼續在觀光產業領域中著力,特別是觀光客的引進,各方不斷動腦筋、想辦法,從擴大各項活動到推出海上桃花源等等,這些努力的確收到很好的效果,人潮就是最佳的證明,我們對於各方積極的作為,表示支持與肯定。事實上,以觀光產業為經濟發展主軸的馬祖,必須在爭取客源方面有所表現,方可帶動觀光相關行業,促使經濟保持活力。
然而,發展有其進程,假如步伐和成長太快,雖然表面的成績很亮麗,可是裡子則有問題,這正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特別強調「經濟穩定成長」原因,基於穩定考量,如果出現經濟過熱情況,則要採取措施來降溫。中國大陸前陣子實施經濟調控,以避免景氣太快的後遺症,便是最好的例子。地區以觀光產業為主,在人潮就是錢潮的邏輯下,當然希望觀光客不斷湧進,可是大家必須衡量地區觀光資源有多少,假如能夠因應且保證品質,當然是多多益善,反之,則應有所節制,因為無限量的發展,將會產生負面效應。
在觀光業中,旅館和餐廳列為首要,地區這兩項的資源有多少?業者心知肚明,現今在觀光旺季時,已經發生客滿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現象,即使是所謂的觀光淡季,觀光客依然是絡繹不絕。據報導,不久,東森購物台等企業,將聯合為地區觀光業促銷,計畫三千位觀光客旅遊馬祖,對地方服務業而言,三千人已是很大的數字,如果再加上大陸每天百人前來,地區能夠承受嗎?首當其衝的是旅館床位的不足,其他方面也捉襟見肘,同時,一下子生意太好,則會降低服務品質,這是市場正常的反應,希望不要在地區發生,否則有損馬祖形象,而形象對觀光區又何其重要。
發展一種產品,既重產質也重行銷,觀光業亦復如此,地區在行銷方面,已有很好的成績,可是服務業的質和量都不足,因此,未來觀光業努力的方向,應該是資源的增加,如大型、高級的旅館、飯店以及餐館等,必須更上一層樓,現有服務業資源,大致僅能因應平常的客源,台灣三千人旅遊團的到來,也勉強可以接受,至於大陸每天一百人來馬,就非常吃力了。
各種產業發展策略,因環境而調整,同樣的,地區觀光業在環境改變下,也要重新思考,過去缺乏觀光客,當然以吸引客源為重,現在有了人潮,就要朝增加服務業資源方面著力了。
資源與客源,應該相配合
- 200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