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環保無死角目標

  • 2004-10-28
 儘管環保單位積極於各地環境衛生工作,且有不少績效。然而,我們如果深層看環保,依然存在許多髒亂死角,應該及早處理。我們以為,環保工作是全面性的,社區、公園受到重視,偏僻位置也不能忽略,在地區追求精緻觀光產業和提升生活品質的今天,政府和民間顯然還要努力。
 據報導,南竿衛生局後山出現大量垃圾,媒體以「堆積如山」形容,可見數量之多,為何如此?軍方的說辭是,因為每天收取垃圾有數量限制,超出的只好丟棄在山地的草叢中,他們也很無奈。一個地方或單位的垃圾量,依照生活情況而增減,無法限量,面對這種問題,相關單位應該協調,找出可行的辦法,避免造成二次汙染,我們從這個問題中看出,軍政雙方缺乏溝通管道,其實,只要增加垃圾收取量即可解決,但是必須迅速處理。
 其次,一般家戶也有髒亂死角。本報發自北竿報導,環保局在當地展開環保考核作業,整體而言,本季比上季要好,但是民眾任意堆放雜物,仍然是環保最大的死角。這種情況全縣四鄉五島都有,一些鄉親很注重家庭衛生,把家裡弄得很乾淨,卻把許多雜物放在門外,好像那不關他的事似的,這種觀念其來有自,鄉親十分儉樸,即使是不用或無用的東西,也捨不得丟掉,可是家裡又缺乏儲藏間,於是堆積在外面,平常是很少理會,久而久之成為垃圾。
 儉樸是一種美德,保存舊物也很正常,但是應該放在適當的地方,門口固然是私有土地,卻也是公共空間,提供人們行的方便。社區或街道的騎樓,如果出現物品,既違法也不道德,政府可以取締或處罰。在民間,堆積雜物在外,不僅影響觀瞻,而且容易製造病媒。再者,地區是觀光區,而精緻觀光產業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髒亂不論出在那裡,都是精緻觀光的最大殺手。另外,在致力提升生活品質中,更豈容環保死角的存在。
 馬祖從軍管而自治,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唯有環境衛生差別不大,因為在軍管時期,「長官」也不忽視整潔工作,早年的環境衛生檢查或比賽,固然是「威權」的產物,但是也塑造馬祖整潔的形象,現今自由民主,政府不能強制民眾做衛生,然而屬於公共空間的環保,政府依法有權處理。
 地區幅員有限,人口也不多,更沒有高汙染的產業,做環保比較容易,政府的政策和決心是關鍵。最近幾年,因為環保局的用心和努力,已經收到初步的效果,其中最大的收穫,在於鄉親環保觀念的建立,未來環保工作,能夠在既有的基礎上著力,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面對軍方和民間大小不同的髒亂死角,我們希望環保單位深入瞭解,早日找出解決辦法。環保無死角,是馬祖追求的目標,在推動過程中,難免有問題,用心則是解決問題的動力,希望政府和民間都有這種共識,使地區擁有整潔的環境和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