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委舉荐、當仁不讓

  • 2004-11-14
 據報導,第四屆監察委員將開放受理推荐,凡是合於資格的國民均可舉荐,而且首度把觸角延伸到金門、馬祖,地區鄉親有此意願並合資格者,可以個人自荐方式,朝向柏臺青天之路邁進。地方各界的看法是,由於監委員額有限,加上政黨「色彩」因素,鄉親獲選的機會不大,但是,地方權益不要放棄,「馬祖不缺席」各界應該瞭解舉荐的實質意義,採取主動。
 第四屆監察委員首度開放舉荐金馬人士,這項突破得力於副總統呂秀蓮的關照。她在本月初主持監委提名審荐小組第一次會議時裁示,為了金馬人民基本權益,應該開放當地人士舉荐,地方各界了然於心對呂副總統表示敬意和謝意。包括福建省主席顏忠誠、縣長陳雪生、議長陳振清和立委曹原彰等,以連署公告人的身分,在本報刊登公告,呼籲金馬俊彥當仁不讓;是以,我們以為符合條件的鄉親,不妨正面思考,畢竟這是一項難得的機會,而且對金馬權益之維護和形象之提升,意義十分重大。
 金馬人有機會上「柏臺」嗎?人們不免存有疑問,尤其是現今「色彩」敏感,藍綠分明。不過,所謂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政黨的思維與發展也在變,民進黨在金馬外島不斷「坐大」是事實,鄉親對它的認同感也持續提升,如果金門 、馬祖人士能夠進入監察院,鄉親對民進黨的觀感,具有加分效果,況且以呂副總統的為人和胸襟,特別是他對金馬的情懷。我們舉荐具有聲望也符合條件,更能得到鄉親認同的人士,相信機會應該是均等的,尤其重要的是,地區不能放棄機會。
 權益往往是經過努力和爭取而來,就地區政治層面來看,從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到地方議會,無一不是長期「奮鬥」的結果。國代由一名增加兩名;另外,往年金馬只有一個立委名額,金門佔有人口優勢,馬祖只是陪襯;至於地方議會,過程更為艱辛,從諮詢代表、臨時議會到正式議會的成立,其間經過軍管種種關卡,成果得來何其不易。不論如何,如今金馬民主化社會已經形成,未來政治資源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現在則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在監察委員方面著力,如果金門、馬祖人士成為柏臺青天,那將是政治環境一大突破,凸顯金馬外島人文特質,其實質功能與象徵意義都很大;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俊彥,應以積極的態度與作為,面對這次監委舉荐,期待有所收穫。
 我們綜觀這次監委舉荐條件的門檻不高,地區不少鄉親合於條件,現在所缺乏的就是行動,當然高層特別是民進黨的態度是關鍵。地方人士性情一向保守,對於個人的權益,往往不會主動「出擊」,即使機會喪失也不以為意,這種性情沒有對錯之分,我們重視的是,地方整體權益,能夠在中央「卡位」,是榮譽也是資源,因此,我們希望地方鄉親當仁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