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93年縣政成果系列之三 馬祖軍事紀念園區

  • 2004-12-03
 歷史上的偶然際遇,金馬走過近半世紀的烽火歲月,留下的軍事遺跡及情境氛圍,卻成為地方旅遊發展的一個活元素,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園區的推動成立,不但是地方歷史珍貴資產,也是觀光金字招牌。
 追溯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園區的推動緣起於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十五日,縣長陳雪生主持縣政後首度偕同議長陳振清、立委曹原彰及議員一行考察小三通,並取道金門前往大陸,參訪廈門大嶝島戰爭紀念公園時,激出共鳴的火花,府會有此共識,立委曹原彰則扮演推手,同時在面臨金門優勢條件下,他以積極、堅定的態度,獲得中央部會及立院黨團支持,使全國第一座的軍事紀念園區在馬祖誕生,居功厥偉,不容抹煞,府會的配合及馬祖景管處執行,更是功不可沒。
 這座具有觀光指標的園區選在北竿大澳山,執行規劃部門經過會勘而定,值此選舉,有謠傳是為選票考量,並散播耳語應擇在南竿為宜,這種不實言論,只會撕裂南、北竿情感,加深南、北情結,實不足取。地方島嶼分散,各有特色,觀光資源、素材相互開發、串聯,自會形成一個旅遊連線,由南至北,再連結東、西,成為美麗動線,遊客的行腳才不會停息。
 馬祖,在這半世紀以來,因國共對峙,成為軍事重鎮,兩岸關係和緩,回歸地方自治,卸下神秘面紗,雖掀起紗罩,但一路走來,從部隊進駐、工事、武器、移防、裁撤的歷程,呈現難以抹滅的痕跡,也紀錄了許多精采故事。這些痕跡、故事足以引起遊客高度興趣與嚮往,執行部門景管處及地方政府在此共識基礎下,促成軍事紀念園區內涵展現,讓訪客深刻體驗與瞭解馬祖在歷史潮流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
 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園區打造的理念是以現有地形自然景觀及其特殊之戰地工事加以利用,適當凸顯歷史空間的紀念意義,以空間環境的自然引導與解說,帶領遊客瞭解軍事紀念的意義。
 為完整呈現軍事紀念主題公園之意涵與風貌,在展示概念中以戰爭與和平、馬祖軍政史、沿岸遷移史、戰地體能:::等向度為發展主軸,搭配以多媒體展演、情報展覽、作戰展覽、後勤展覽、心戰空飄展覽、自衛隊展覽、裝備展陳、戰地體能:::等展示或軟體活動,作為展示之工具,以深度、可親、趣味之手法,完整呈現馬祖之軍事發展。
 目前大澳山戰爭和平紀念公園已完成第一期,陳列展示武器,未來分散式的各主題館相繼完成,再結合后澳聚落形塑為民防時代風貌及閩東建築與傳統生活,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序列,也完整表達馬祖過去軍民生活的縮影。
 施政有它的制度面,也有它的階段性、延續性及時間性,只要定位明確、方向正確,終會與美麗的彩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