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信仰,她的傳說故事更是家喻戶曉,至於發源地則眾說紛紜;儘管如此,信奉香火不絕,在大家心中永遠是守護的圖像。相傳馬祖因「媽祖」得名,為創造馬祖精神象徵及代表地標,規劃媽祖巨型雕像的呼喚聲音一直沒有停歇,這個紀念園區在今年終於拍板定案,一償鄉親夙願。
回顧媽祖巨神像籌建計畫,緣起於民國七十年前後,鼓吹催生的是曹原彰,二十年後推動定案,還是曹原彰。當年,軍職縣長封惠南、秘書長李建生、司令官趙萬富在會勘之後,規劃在現今枕戈待旦山巔,高二十公尺的像座,初估經費是七、八千萬元,由各界樂捐,並成立籌建專案小組,後因人事變遷及經費高昂,募集不易而使計畫封存。
民國八十八年,在前縣長劉立群任內,縣府推動獨特公園規劃評選,一家設計顧問公司提出「平安媽祖、馬祖平安」公園之構想,並提供雕塑家李寶龍平安媽祖雕像模型,再度激起了鄉親心靈深處的企盼與願望,地方政府一度初定擇在四維夫人村外海的岬角設立神像,最後也因經費來源問題而暫緩。
民國九十一年,曹原彰選上立委再度著手推動,在縣府及景管處攜手合作下擴大規劃為媽祖紀念園區,並以馬港天后宮為起點,延伸至對面山頭的巨像主軸,並以登山朝聖步道、山頭自然綠帶區搭配景點,同時結合馬港商圈的塑造,為地方增添獨特的旅遊區。
縣長陳雪生的構思就是結合觀光,以馬港街道、商家、廣場發展主題特色街或是部份徒步區,成為遊客休憩、購物中心。在此理念下,景管處負責紀念園區規劃以架高棧道取代傳統石板做為登山朝聖步道,以提供遊客獨特行走體驗及眺望視感。在紀念園區的山林間,為保留天然植物的珍貴,也規劃為自然綠帶區,保護現地植栽並給予補強,並再加植多種本區原生海濱植物創造園區基地內之色彩豐富度。
另外,從原寶血幼稚園、連江山莊可入內的車轍道重新整理,以顯特色,山頭的坑道區也作原貌保留,一則呈現戰地色彩,二來塔配以石窟、壁畫、浮雕等方式,呈現媽祖主題歷史風貌。
在巨神像規劃設計部份由縣府負責,目前已由國際知名的琉璃大師楊惠姍設計模型,經過楊惠姍揣摩媽祖帶給人們的啟發及意涵,以及她自身對於生命的觀察與體會,創作出貼近人性感覺,並具有地方特色及豐富感情內涵的媽祖巨像造型,主題為「慈光安瀾」,以作為媽祖的精神象徵及地方意象標誌。
以地名淵源傳說,籌建媽祖紀念園區,有它的歷史價值;以觀光資源說,媽祖信仰者廣眾,有它的發展潛力;以繁榮商圈說,馬港街再形塑,賦予新生命,成為特色店街,有它的魅力存在。
媽祖,不但是馬祖人心中的守護神也是中國人心中最虔誠的神明;媽祖紀念園區的籌建,二十年前撒下的種子,在二十年後總算萌芽,明年發包施工,預定九十六年完工。
回顧93年縣政成果之四 媽祖紀念園區
- 200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