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馬祖選舉很冷,有人認為冷得出奇,也有人認為冷得很弔詭;但從選民內心深層去分析,地方經過大小選舉,大家已冷靜看待選情,不易再隨之起舞;並在自治第一個十年之後,過去的悲情經由時間的催化而蒸發昇華,同時已拉近共識,共同打造家園為第一選擇。
民主最珍貴的地方,在於由人民做頭家,票選自己心中的人選,而經由選舉洗禮的行政首長、民意代表,其身段柔軟、服務貼心,凡事以民意為先,人民也倍受尊重。
馬祖選情變得冷清低調,除了時空背景變換之外,人民的心情也已轉換,回頭看看過去大小選舉,不但削弱宗親凝聚力,也撕裂親友情感,這種社會成本的付出,是大家心中最大的苦痛。再者,幽靈人口的起訴,為選民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更是當事人心底的夢魘。
地方的選舉生態、選民結構、選舉文化、選舉味道與台灣迥異,操作的手法、策略的運用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馬祖選舉的苦,亦是不同的滋味。
以選舉生態來說,因歷史情結,全國性選舉地方傳統是泛藍票倉,區域性黨派色彩並不濃厚,仍以候選人為取向,而票源根據地是參選人的先贏起跑點,其他「六同」關係緊密,則是致勝的關鍵。
地方人少且關係重疊,非親即故,中間選票的呼吸空間稀薄,開發新票源比登天還難,要改變選民投票取向,沒有深耕經營,無法翻土鬆解,因一到選舉,大家「認祖歸宗」,回歸主流。
以選民結構而言,年齡層分佈,年長者佔大多數,也是穩定票源;年輕選票不易掌握。再者,島嶼分佈,大型選舉涵蓋四鄉五島,沒有豐沛人脈、沒有大量佈樁、沒有長期經營,光靠形象、知名度,仍是叫好不叫座。
以選舉文化來論,地方人口簡單,各個背景多少知曉,沒有偶像神秘感,或是選舉做秀、選舉語言、選舉激情贏得選票,完全是過去長期延續經營交情而來,也就是沒有所謂明星魅力旋風,只有過去及平日僕僕風塵,披星戴月穿梭家戶,才能拿到選票;到了選舉再出馬拉攏,為時已晚。
說到選舉味道,地方海島性格,選民喜歡的是兄弟搏感情,放得下身段,可以與之論交情,並常走動、連繫,民眾才不會感覺高高在上,不易親近。
選舉遊戲是殘酷的,馬祖政治人物也是最可憐的,身體損耗率很高,在享受名位光環的同時,內心承受苦楚非外人所知。現在有一句流行的話:「要害一個人叫他去選舉」,形容也十分恰當,但是,政治是一條不歸路,是政治人物的麻藥,也是有意或受人催促走上這條路的人之迷藥,清不清醒看他自己的自覺及領悟了。
冷靜看馬祖選舉生態
- 200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