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前苦,選後也是苦

  • 2004-12-13
 馬祖歷屆大型選舉,各得票數的消長及選民歸屬感,在地的版圖區塊移動性不大,並從這次選舉的再轉換,印證直接的服務、直接的接觸,才是第一男主角。
 由於此間社會環境、人口結構及傳統性格不同於台灣的選舉市場,在小眾市場體系中,選舉策略、操作及思考,必須因地制宜,符合生態的需求,也才是成功致勝的不二法門。
 以地方接受大型選舉洗禮脫穎而出者,平情而論,深知民意付託,是一張張累積而起的,在做人、處事上都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懈怠,更不會輕易得罪每一位選民頭家。因此,在做事上必須拚「成績」之外,在做人上更要拚「業績」。
 在「成績」與「業績」的輕重取捨,得靠自己智慧判斷,兩者宛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而不可行,必須雙面兼顧,日夜兼程,也是選舉遊戲的寶典。
 除了創造政見成績賣點之外,服務業績的亮點也要引燃,否則只是成功一半、失敗也是一半。所以,在台上的人,或是有意上台的人,這套地方版本的遊戲規則是最佳寫照。
 第一,就是要「走動」,這個走動不是選前走動,而是平日多互動、走動,登門會面也好,逢年過節電話問候也好,選民要的是感覺,覺得受尊重。
 第二,就是要「活動」,有互動才會活絡,情感才會增進,信任才會增強,同時有了交情,別人怎麼拉都拉不掉。
 第三,就是要「感動」,當事人有動感,選民才會感動,如婚喪喜慶絕不能不到場,實在無法抽身,禮包加大,電話也要到,選民才感到有面子。
 第四,就是要「策動」,地方四鄉五島,跑上一圈,少則三天,多要五天;同時一海相隔,不可能完全兼顧,必須要靠樁腳策動,掌握訊息動態或是禮數盡到。
 第五,就是要「出動」,這個出動,也就是平時出手要出得動,不論程儀、加菜金、獎金、廟宇、紅包等出手必須大方,自己勒緊褲帶而不悔。
 第六,就是要「啟動」,選舉機器啟動,才能發揮能量,能量是靠長期經營,而到選前拜託及巡迴,只是旋風式的禮節。選舉事多人忙,必須動員力強,工作配佈有序,才能逐步推進,攻城掠地,遇有危機,並可立即做決策處理。
 馬祖選舉因區域特性,絕對沒有所謂奇蹟,也沒有明星式魅力或是英雄式歡迎,完全是一步一腳印,一張張架疊起來,一個個服務加起來,一個個交情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