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應檢討落實班機輸運及通報機制

  • 2007-04-09
 從清明節金門濃霧而機場關閉三天,造成二千旅客滯留,到立委與民航局長槓上,民意質疑中央交通航政及港務部門在輸運機制上未予關注;馬祖早已如此,只是我們聲音微弱,喚不起國內媒體的高度重視,希望民航局落實檢討立榮在關場後開場的輸運機制確立,讓往返台馬的旅客在天候不佳時,做到滯留程度的降低。
 在機場尚未完全改善的狀況下,我們不奢望把滯留化零,只是希望立榮能做到把握在關場後開場的黃金時間啟動輸運機制,減少滯留狀況,改善遊客馬祖難行的刻板印象。
 三月底至四月初金馬霧鎖三天,在松山機場動彈不得的馬祖旅客習以為常,但金門旅客超過二千名滯留機場,卻是吵翻天,引起國內媒體及中央民代重視,也造成民航官員與立委對槓。
 平常順暢的金門機場,因清明節前濃霧籠罩三天,對旅客而言,當然不習慣,也按捺不住,當旅客留宿機場,甚至還有不肖商人趁機哄抬船價,在立法委員的強力抨擊下,交通部航政司坦承這次航政司跟港務局在輸運通報機制上,的確沒有落實,將予檢討。
 沒有飛機,金門旅客搭船,一張九百元的船票漲到近三倍,比搭機還貴;民航局也認為,這是檢討通報機制的缺陷。
 交通部去年七月十日就有針對飛機因故不能起飛、輸運滯留機場旅客的機制,要求航空公司透過媒體管道提供相關資訊,並告訴旅客如何去因應,以此情況,馬祖班機不能起飛次數比金門頻繁多了;平情而論,民航單位關心度的確不夠。
 地方政府、中央及地方民代除了機場改善亟力爭取外,曾為了機場關場後輸運機制,甚至補位的事,與民航局、立榮做過面對面的討論,但落實程度不足;縣府為了機場關場處理疏運,指派交通局長當關場後開場時必須坐鎮協調,府會首長也都親自電話連繫立榮總公司,希望加開班機,並在搶飛時段力求輸運。
 兩座機場設施受地形限制及天候影響,無效飛行率平均達百分之二十,尤以每年春節起,到現今時序入夏,霧氣使得空運交通更加不穩定;因此,在場站設施尚未改善或擴建之前,著眼於作業面的靈活運用及彈性處理,的確有其必要。
 這個必要性,對民航局而言,感受不到地方的需求;對立榮來說,也是避免麻煩;但是關場後開場加班輸運是解決滯留的唯一方法之外,建立南、北機場相互轉降,也是這個方法中的方法,等於是一加一的效果。
 辦法是人想的,我們不能改變天氣,但是可以改變做法,就是在現有運作的方式中去思考、尋找新的模式,而加以改善、落實;雖然只是小小一個環節,卻是大大一個便利。
 我們希望民航局在加班機制給予立榮彈性,減少申請程序外,也應在轉降機制上也給予立榮便利,同時,立榮在搶飛時不應將成本列為第一考慮,而應以輸運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