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性推動馬祖林相更新

  • 2007-04-12
 桃、李、杏、山櫻花謝後,杜鵑花開了,野生豆梨、海桐也綻放花兒,近五年來,不但在地民眾感受花色的驚喜,連遊客也感染花季之美的喜悅。在展現第一波的地方外貌添粧之際,下一波思考的林相更新,我們可以試圖做計畫性、區塊性的種植具經濟、觀賞價值林木,讓馬祖容顏更有看頭。
 地方在綠化有成之後,外界期待的是馬祖多一點花色,多一些價值林木;當推廣花卉栽植之時,大家曾就選擇原生、外來花卉看法不一,地方政府以行道種植桃、李、杏、山櫻,原生如紅花石蒜、油菊等則以定點區塊栽植,成功地繳出了第一張豐富的花單。
 去年,建設部門再推行道豆梨之種植,已開出花蕊,今年沿路海桐也綻放白色小花,展現一年四季不同的風情。
 在這五年多來,推廣花卉栽植的成功,大家進一步期待的是林相更新,當然,在人力、物力、財力上負擔較重,光是枯木修剪以及去年豪雨所折斷的樹枝、樹根清理,就已累煞了工作人員,更何況較大範圍的更新。
 過去,因時空環境的關係,相思、木麻黃、苦楝、銀合歡成為馬祖四大樹種,主要防風、抗旱以及具水土保持之功能;但時至今日,因不斷繁殖成長,除林相繁雜之外,在處理上也是棘手。
 有人認為,若是馬祖桐樹、槭樹等多一點,隨著季節交換,樹葉呈現不同顏色,更添馬祖美景;還有,大量栽植花卉,整片山坡或特定區塊,也能烘托馬祖美艷,綠化有成,美化再成,均可為旅遊發展、生活景觀加分。
 綠、美化在於心血的付出,林相更新的確需要計畫性的推動,有了長遠計畫,我們可以照計畫步驟去走,從區塊劃分,如背風面做起,到樹種選擇,以及園區美化,軍民熟悉植物與人的互動關係,打造繽紛多采的後山花園。
 植物與人關係,它也是您的「朋友」,陪伴在大家的身旁,您認識它,也多了一個朋友,也為馬祖多了一分美麗身影。